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总编辑:洪孟春 晚报热线: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登录
长沙晚报网 数字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

特别报道(T01)

返回版面

中医药夜市:网红长沙再添夜生活文化新潮流

湖湘仲景中医药文化流动夜市,是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仲景”文化品牌活动又一创新,至今已推出九站十三场活动、服务群众十万余人次

  •   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办的“湖湘仲景中医药文化流动夜市”名医义诊专区,市民排着长队咨询专家相关健康问题。 医院供图   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办的“湖湘仲景中医药文化流动夜市”名医义诊专区,市民排着长队咨询专家相关健康问题。 医院供图

      杨蔚然 张晶晶 王希蕊 刘丹

      炎炎夏日,晚风徐徐,如今在长沙逛夜市又添了好去处——湖湘仲景中医药文化流动夜市。这是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省中医院)“仲景”文化品牌活动的又一创新。自2024年7月25日始,夜市正式亮相长沙街头,至今共推出九站十三场活动,服务群众10万余人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卫生健康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推动中医药文化融入生产生活,加快从内容供给向产品供给转化。在此背景下,我们在长沙推出中医药文化流动夜市活动,旨在提高群众的健康素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党委书记王国佐表示,作为“医圣张仲景坐堂行医之地”、湖湘中医发源地,医院勇于肩负“仲景传人”使命,担当中医药文化传播大任,通过推动以夜市为载体的“仲景”品牌中医药文化建设,进一步助力全省中医药文化推陈出新,繁荣发展。

      “市井味融合文化味” 让百姓信中医

      凉风送爽,一股中医药文化的暖流,在星城长沙市民心中悄然涌动。

      “我就是八九点钟的太阳,有着焕然一新的盼望……”5月24日晚,在长沙滨江文化园,湖湘仲景中医药文化流动夜市第九站正在火热进行中。在激情四射的歌舞表演后,湖湘名老中医大型义诊专区、专科诊疗区/特色护理技术体验区、大学生创业成果展示区、非遗项目展示区等12大专区同步开启。

      如果说诊疗服务是夜市的“揽客招牌”,那么“文化体验”则是真正的“精彩好戏”。

      “早听说中医药文化夜市很火,这次开到了家门口,今晚特意出来打个卡。”现场,家住开福区的李女士表示最近工作压力大,感觉有些“心累”,晚餐后一家人边逛边玩,一起体验了“耳穴压豆”“正骨推拿”等。

      压住下巴,带动上半身向后倾斜、旋转……“摆摊”专家运用手指、掌、腕、臂的劲力,在患者的患处精准施力。“我之前不熟悉苗医、侗医、土家医,今天大开眼界了。”体验完苗医正骨疗法,李女士说,学练八段锦,尝试正骨疗法,了解中医保健常识……逛这样的夜市收获满满,还发掘了一个了解中医药文化的全新窗口。

      “没想到人气这么旺,远远超出了预期。”“摆摊”专家们既惊又喜。在他们看来,这是对中医药文化魅力的最佳见证和无声赞誉。

      在文创产品展示区,古香古色的中医药项链等产品,让人爱不释手;在功法练习区,不少市民跟着“摆摊”专家练起了马王堆导引术、五禽戏和太极拳;还有的在品尝药膳药茶、中药糕点,近距离观察各种中药材的形态、色泽和气味;在非遗和书法创作传统文化专区,众多市民带着孩子体验漆画、制香、糖画等非遗项目。“一个也舍不得落下,让我们对中医药文化更加了解和热爱。”市民们兴高采烈地说。

      “我们始终以‘传承中华瑰宝、振兴民族医药’为己任,发挥‘大中医’的理念。”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春华表示,医院将持续打造“文化+健康”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新模式,以“夜市”为媒,进商场、社区、机关,让传统中医药文化以更便捷、接地气的方式,走进人们日常生活,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体验中医药文化及诊疗服务,以“滋补”心身。

      “中药香替代烧烤香” 使百姓用中医

      湖湘仲景中医药文化流动夜市,不仅是中医诊疗的便民场所,也成了中医药文化的宣传阵地,市民现学、现用中医药的快乐场地。

      “不吃烧烤小龙虾,喝上一杯酸酸甜甜的乌梅四时饮,感觉特别解渴,又很健康。”23岁的小程在摊位前,饶有兴趣地品鉴各式各样的中医药茶饮。荷叶麦芽茶、肤舒止痒饮、枇杷祛痘饮、美白淡斑饮等,各具特色口味与功效。还有正气曲奇、山药莲子牛轧糖等中药糕点,美味又健康。

      智能中医体验区、治未病产品专区、针灸推拿专区……每一站夜市设置的10多个区域,为来往市民打造了一场好吃、好玩、好用、好看的中医药“City”养生局。

      “真没想到,只是路过这里,居然还能‘挂’上全国知名中医专家号,机会难得。”市民张剑惊喜地说。答疑解惑、把脉问诊、开方抓药……在名中医义诊专区,张剑向专家咨询,咽炎咳嗽怎么应对?“摆摊”专家建议,要增强体质,还可服用一些宣肺、止咳类药物。“氛围很轻松,在逛、吃、玩的过程中顺便把病看了。”张剑说,中医药夜市将看病的门槛在心理上大大降低。

      “正常当归的颜色呈棕黄色或棕褐色,熏硫当归的颜色,可能发白或黄得不自然,甚至有漂白感。”老药工拿起当归,对着围拢过来的市民讲解如何辨别当归的真伪。“我们通过宣讲,教大家怎样判断中药材的好坏、平时有哪些养生误区,这些对于百姓的健康生活是有必要的。”老药工说。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发生显著变化,高盐高油饮食问题日益突出,威胁国民健康。由此,夜市的养生保健专区人头攒动。

      “看似不起眼的一勺盐、一勺油,日积月累可能成为健康的‘隐形杀手’。”中医药夜市的每一站,“摆摊”专家都会带来“减盐减油”健康小课堂,并通俗易懂地讲解高盐、高油饮食,与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等慢性疾病的紧密联系,表明“减盐减油”对预防慢性病、保障身体健康意义非凡。“这下搞饭菜,真要少放油盐。”市民高爹爹说。

      中医药夜市活动集养生、诊疗、保健、膳食、体验、文化推广于一体,让每一位前来参与的市民,都能有所收获,以“进补”健康。

      “老传统变身新潮流” 助百姓爱中医

      中医药夜市活动的第四站,在湖南中医药大学含浦校区举办。

      “最近用电脑比较多,感觉肩膀有些痛,特意来体验一下中医治疗。”在夜市现场,国际留学生们正在排队体验铜砭刮痧。几个来回过后,Trafa的肩膀疼痛大大缓解。“中医真的很神奇!未来我想多多了解这项神奇的医学。”Trafa说,丰富多彩的中医药服务让他们十分惊喜。

      当时正值2024(湖南)国际青年文化交流节,主办方将中外大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方式与湖南文化进行融合,其中向国际留学生展现中医药领域的发展成果,为留学生在华生活、学习带来更多沉浸式新体验。

      现场,一台电脑、一件圆圆的仪器、一圈类似护腕的物件,组成一台神奇的“经络四诊仪”,引来中外大学生驻足打卡。手掌轻轻一放,通过工业相机和压力传感器,便能直接采集舌象、面象、脉象信息,再综合问卷回答,几分钟内,受检者就能得到一份“量身定制”的中医体质辨识报告,充分展现中医黑科技的魅力。

      “我们借助仪器采集人体相关数据,可以观察整个身体的健康情况,让‘亚健康’的隐患‘现形’,改善未来的生活方式,这是中医‘治未病’所倡导的健康理念。”“摆摊”专家说,“准确率90%以上,希望能通过开展‘中医+科技’特色服务,把现代中医理念推广开来,让大家积极拥抱新兴中医科技。”

      “这个‘仲景爹爹’太可爱了,好想‘打包’带回家!”在文创产品展示区,湖南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巴基斯坦留学生Mahira惊喜地说。该专区展示了一系列以“仲景爹爹”为形象主体的文创产品,如钥匙扣、手机支架、书签、贴纸、雨伞等,让2000多年前的“医圣张仲景”以全新方式再现,也让中外青年进一步了解熟知张仲景,以及“医圣”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址“坐堂行医”的故事。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