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虹
凌晨7时的长沙天心区,里仁坡老巷的晨光中,一抹醒目的红色已开始穿梭在斑驳的砖墙间。72岁的范美丽脚步轻快地走过熟悉的街巷。
14年来,这位被居民亲切称为“范姨”的退休党员,带领着从最初6人发展到100多人的“红袖章”志愿服务队,用脚步丈量着社区的每一寸土地,用真心温暖着3858位居民的心。
建队伍:从6人到100多人“捏沙成团”
吴家坪社区位于老城区中心地段,辖区居民3858人,由33栋开放式小区和106栋自建房组成。房屋老旧、设施落后,没有围墙、没有物业、没有保安,居住着大量独居老人和外来租户——社区的治理难度不可谓不大。
“大家看我在这里住了好多年,熟门熟路,信任我。”范美丽回忆,2010年,社区开始探索党员“轮班制”上岗制度。她成为带头人之一。
志愿者最开始只有6个人。周一至周五上班日,每天安排2名志愿者在社区政务大厅接待群众。其余4名志愿者则分成2个小组在辖区内进行巡查,发现处理社情民意。
“我们接待群众是真接待,线上线下相结合为居民提供政策答疑、便民服务,14年来风雨无阻。”范美丽指着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大厅前台一块“党员值班岗”的牌子说,居民群众来办事,或者有任何疑问,找党员志愿者就行。
2023年6月,通过发动居民自荐和党员群众推荐,社区推选出了116名居民代表,居民代表联户1385户家庭,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目前,社区组建了“红袖章”志愿服务队、“快乐老人”服务队等5支志愿服务队伍。
范姨还擅长把热心的、有一技之长的居民聚集到为民服务的志愿者队伍中来。隔壁社区的刘添喜甚至都成了她“麾下”的志愿者。
家住冯家湾南北栋的周岳姣,本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裁缝店主。在范姨的带动下,她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成了社区中最活跃的志愿者之一。
“小周解决了他们那栋电费交不齐的老大难问题!”范姨说,冯家湾南北栋的楼道公共电费一直交不上来,周岳姣利用裁缝店就开在楼下的熟人优势,一户户做通思想工作,将拖欠已久的电费收了上来。
搭平台:“庭院议事庭”解麻纱
老街巷烟火气满满,麻纱事也是一箩筐。
能不能打造一处有事好商量的平台?社区充分利用现有的庭院空间建设“庭院议事庭”,将零散的街头议事规范化,固定时间开展“院落板凳会”。
“以前居民群众有事不知道找谁,自从有了‘庭院议事庭’,大家遇到问题都摆在台面上商量。”吴家坪社区党委书记杨旭感觉,大家共商共议,居民的参与感明显提高了,矛盾变少了,邻里和睦了。
里仁坡的蝶变秘密就藏在“庭院议事庭”里。里仁坡2、3、4栋,始建于70年代,4层96户共4173.43平方米,被鉴定为D级危房,重建刻不容缓。2023年,这三栋危房启动重建,却有许多住户不愿意搬迁。
范姨、魏旭光等居民代表挺身而出,“那段时间挨家挨户上门,召开议事会,耐心向居民们解释危房重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经过多次协调动员,反对的声音没有了。最终,里仁坡96户居民一户一策,50天内完成基本搬离,105天危房倒地,仅用11个月时间就实现提前交房。
政策问题不能突破,范姨就多些人文关怀。2024年,里仁坡旁湘安宿舍的4栋危房要拆迁重建,68岁的独居老人邹爱华找到范美丽,说能不能想办法给她找个住处。范美丽灵机一动,想到里仁坡刚建好的新房。“刚好有一户,因为还差一点房款,还没收房,社区保管着钥匙。”范美丽约双方见面,谈妥了租房事宜后,邹爱华又因一次性要交付一年的租金犯了难。范美丽果断帮其垫付了2万元,“中秋节后第一天,双方签了合同,促成了双赢。”
护民生:红马甲点亮“万家灯火”
2024年11月30日晚7时许,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宁静。“范姨,我儿子脑干出血,快不行了!”邹爱华手足无措,带着哭腔求助。
范美丽立即赶到医院。陪同就医、办理手续、安抚情绪……她在医院忙到次日凌晨一点才回家。天刚亮,又赶紧组织志愿者排班,有的负责在邹爱华家做饭,有的负责送餐去医院,有的打理家务,有的轮流陪护……在团队的接力帮助下,邹爱华顺利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日子,虽然儿子最终离世,但她含泪感慨:“范妹子和志愿者们就是我的亲人、社区里的大家长!”
一位志愿者道出实情:“其实范姨那晚心脏不舒服,还吃了速效救心丸。”这样的“生死时速”不经常上演,范姨和志愿者们更多的是对“万家灯火”的日常守护。
范美丽对家家户户的情况很是熟悉。一次,她找到网格员,紧急报告了一个安全隐患:“我们这里一楼车库租出去了,有人家里放了几个煤气罐,很危险。”很快,网格员和派出所户籍民警一起进行现场安全生产检查,下达隐患整改通知,并约谈了车库房东。这也间接推动社区制定了《自建房出租管理公约》。
带领志愿者每日巡查,及时发现并协调处理老旧小区水管破裂、电线老化等问题,消除安全隐患;针对老年群体易受骗问题,多次组织社区的老年人通过线上+线下等集中培训的形式,用方言讲解案例,帮助居民守好“钱袋子”;组织志愿者开展结对帮扶独居老人活动,定期为独居老人上门送菜,热心和独居老人陪聊,关心独居老人家里事、挂心事……
十余年风雨无阻。在这个没有围墙的社区里,范美丽用一件红马甲连起了千家万户。居民们都说:“有范姨在,社区就不老。”
采访手记:
采访范姨的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基层社区工作者的不易与可贵。这位72岁的老党员身上有三个鲜明特质:一是“熟”,她对社区3858位居民的家庭情况如数家珍;二是“勤”,14年如一日坚持每日巡查,风雨无阻;三是“巧”,善于用“庭院议事”等接地气的方式化解矛盾。最令人动容的是,她把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了居民信任。范美丽的实践告诉我们,基层治理既需要为民服务的初心,更需要化繁为简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