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游 杨大黎 刘思雅
如果说,营商环境是水,企业是鱼。那么,在雨花经开区,这池水正变得愈发明澈而活跃——它智慧、温暖、持续流动,精准滋养着每一家企业的成长。
这里,企业诉求快速反馈成常态,政策“免申即享”成为惯例,“园企通”一端串联14个部门,真正实现“数据代企业跑腿”;
这里,没有被动“等风来”,只有主动“造风者”:以“金融朋友圈”破解融资难题,用“三新发布会”等系列供需对接活动打通产学研闭环,设“驻企专员”陪伴企业成长,凭“腾笼换鸟”突破空间制约;
这里,营商环境不再是政策的简单叠加,而是一场服务理念与生态机制的系统性重构:快,是响应企业的速度;新,是机制与平台的维度;先,是服务走在需求前面的温度。
“今年我们以‘一年一品五攻坚’为工作主题,其中‘一品’正是全力打造营商环境品牌。”雨花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陈海波指出,“我们不仅要为企业排忧解难,更要为企业搭台赋能——打造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展示平台,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融通,深化校企合作促进技术创新。要让服务成为园区最核心的竞争力,让企业家不仅感受到‘园区温度’,更触摸到实实在在的‘发展脉搏’。”
“优化营商环境,关键在落实,核心在服务。我们始终坚持‘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雨花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易静表示,“我们加快‘腾笼换鸟’,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匹配企业空间需求;深化‘园企通’应用和‘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提升服务效能;完善‘雨润青苗’人才政策,强化校企共育,破解人才瓶颈。尤其要畅通金融血脉,推动基金招商与产业深度融合,让企业轻装前行。”
2025年,雨花经开区以打造营商环境品牌为引领,正全力驶向企业友好、创新活跃的发展新蓝海。
快 响应零时差,服务不断链
在雨花经开区,“快”是营商环境最鲜明的标签。园区构建高效响应机制,降低企业“时间成本”,实现“马上办、快速通”。
以往企业反映问题往往面临多头对接、反馈迟滞的困扰。园区通过12345热线、长沙一码通、欠薪平台等渠道“多拳出击”,实现接诉即办、快速响应,推动服务模式从“被动接收”向“主动治理”跃升。
“快”,体现在及时解决发展难题上。了解到重点企业产能扩张,需要上万名技能人才后,园区不仅将招聘点设在了长沙火车南站出站口,更组织“春风行动”招聘直通车奔赴怀化、湘西等地;同时线上线下同步发力,加大网络推岗力度,加强与省直高校的对接,并全力协调解决员工交通、子女入学等“关键小事”,最终在一季度内成功招聘超万人,为企业注入强劲的活力。
“快”,体现在紧急事态的处置能力上。湖南科比特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因急需开具600余万元发票陷入回款困境,园区工作人员主动上门陪办、协调税务部门,24小时内完成审批放款。“园区速度超乎想象!”企业负责人送来锦旗感叹。这场“极速通关”成为“雨花速度”的生动注脚。
“快”,也体现在常态化服务效率上。园区推行“一窗通办、限时办结”,压缩申报拨付流程;推进“用地清单制+告知承诺制”改革,审批提速30%。此外,建立了“涉企矛盾纠纷联动调处机制”,依托同升街道矛调中心组建专班,形成“即接即处、闭环管理”模式。2025年上半年快速处置突发事件6起,高效化解涉企纠纷160余起,第一时间保障了劳动者权益,维护了企业稳定运营。
“快”,还体现在政策落实上。湖南国盛伟兴心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志刚是园区正在积极对接的“小荷青年”计划的受益者之一。作为长沙市为培育青年科技人才、支持初创企业而设立的重点项目,“小荷青年”计划为35岁以下创业者提供资金扶持与全链条服务。雨花经开区积极落实该项政策,精准推送并协助申报,目前全园已有4个优质青年创业项目成功入围,展现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从事心理行业十余年的他,创业初期同样面临着资金、场地和专业人才招募的普遍性难题。如今,通过园区政策的主动推送和帮扶,余志刚找到了破题的方向:“‘小荷青年’计划能为我们这样的初创企业提供关键支持,帮助我们多招几个技术人员和销售人员,我更希望能借此获得更多曝光和合作机会。”据悉,园区还出台了“雨润青苗”计划,三年预计新增创业企业50家、人才3000人以上,实现从“企业找政策”到“政策找企业”的转变。
这样的“雨花速度”,更体现在主动发现企业日常经营难题并快速响应。近日,雨花经开区管委会喜获入园企业长沙佳至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与北京智奇科技有限公司送来的锦旗。
原来,一名园区干部在常规走访中,注意到企业负责人神色焦虑,深入交谈后敏锐察觉到其经营压力。他主动靠前服务,积极协调各方资源,最终成功为企业申请到暂缓涨租的优惠政策,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他们不是在办公室等我们求助,而是主动来为我们找出路。”企业负责人表示。
从关注需求到解决问题,园区形成了“快速响应、高效联动、精准服务”的工作闭环。一面面锦旗背后,是政企互信、协同发展的故事,更是雨花经开区“响应零时差、服务不断链”承诺的坚实印证。
新 机制破壁垒,平台强赋能
雨花经开区将营商环境优化视为一场以机制和数字创新双轮驱动的深刻变革。
为从根本上激发内生动力,雨花经开区将体制机制改革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突破口。园区以“大部制、扁平化”为原则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其核心是推动“政企分开、市场化运作”:一方面精简管委会机构,剥离社会事务,让其聚焦主责主业;另一方面强化市场主体功能,由两大平台公司承担开发运营职能,实现“管委会强统筹”与“公司活运营”的高效协同。
改革首先从内部机构的系统性重塑开始。园区将原有内设机构优化整合为5个,新成立投资建设局,实现企业从签约落户到投产前的全流程服务由一个部门统筹,从机制上杜绝了多头对接、重复协调,使管理运行更有序、服务响应更高效。
与此同时,园区坚定推进社会事务的剥离,为发展“瘦身减负”。通过制定“保留与剥离”两张清单,已将农林水利、文明实践等14大类社会管理职能有序移交,仅保留应急管理、生态环保等与发展紧密相关的核心监管职责。此举使园区得以心无旁骛地聚焦于经济主责主业,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保障。
在赋能增效上,深化赋权改革,赋权事项持续优化。园区积极承接市级下放的53项权限,并精准配置至各业务局室,2025年上半年已高效办结规划、建设、环保等各类审批事项近百项,实现了权限承接与服务效能的同步提升,让企业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园区效率”。
此外,园区出台《企业帮扶工作实施方案》,以“百名干部进千企”为抓手,建立“甄选问题集中办、分类分级归口办、跟踪问效闭环办”的“三办”机制,2024年梳理共性难题130项,解决率超90%,并对规上、专精特新企业实施“一企一策”,推动服务从“碎片化”转向“系统化”。
在通过机制破壁垒的同时,雨花经开区更建强平台为企业赋能。
“园企通”智慧平台,让数据代企业跑腿。今年4月17日,“雨经开园企通”智慧服务平台上线,集成便企服务、业务咨询、企业帮扶、人才招聘等模块,实现政策精准推送、需求即时响应、资源高效对接。目前平台已有注册企业300余家,累计登录超16000次,成为企业掌上“智慧大厅”。
正如创研智能科技集团总助周月叶所说:“过去找政策像大海捞针,现在打开手机,不仅能看到量身推送的政策,还能直接看到隔壁企业有什么新技术、缺什么原材料,办事、合作都更方便了。”
园区还不断扩大“金融朋友圈”,为不同阶段企业精准输血。雨花创投作为平台公司之一,积极发挥国有资本引导作用,着力提供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性金融服务。今年以来,公司已通过市场化机制完成2个优质项目的投资决策,并对75个项目开展深度评估,持续扩大项目储备。自成立以来,累计投资企业11家,其中可孚医疗、纳睿雷达已成功上市,2家企业正处于上市辅导阶段,其余被投企业营收增长率均保持双位数高速成长,部分项目增幅达400%,逐步形成“投资—收益—再投资”的正向循环,以实实在在的创投成效赋能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
轻资产的科技型企业最怕“青黄不接”。小羽互联智能科技就曾因研发投入巨大、市场开拓正酣,又恰逢央国企客户回款周期较长,一度面临数百万元的资金缺口。园区通过企业走访敏锐捕捉到这一需求后,第一时间将其纳入“金融朋友圈”重点对接清单,为其精准匹配工商银行。最终,总计600万元的金融“活水”及时到位,确保了新产品线如期上线,稳稳抢占了市场窗口期。“这不仅是雪中送炭,更是为我们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企业负责人感慨道。
雨花经开集团作为另一大平台公司,以强化要素保障为核心,为优化营商环境赋能。近日,湖南省青年人才设计创业孵化基地(雨花经开区)装修工程正式开工,将打造“楼上办公、楼下生产”的一体化空间,精准匹配“设计—研究—生产”全链条需求。项目自9月15日定标后即开启“挂图作战”,预计11月全面竣工,以“硬核标准”和“雨花速度”为青年创业者提供创新创业平台。
创新,是雨花经开区发展的最强引擎,也是献给企业最丰厚的礼物。
先 预见需求点,保障在前端
园区始终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通过“提前预审、上门指导、精准答疑、第三方评估”等组合服务,有效提升企业各类资质申报通过率。
湖南梧湘电力科技有限公司首次申报高企未获通过,园区主动组织专业团队“一对一”辅导,举办政策答疑会,引入第三方机构预审材料,最终助其成功获评。“是园区的精准指导帮我们通过了认定。”企业负责人感动地说。同样,湖南长步道光学科技有限公司在“小巨人”复审前,园区提前组织专家上门预审,提供专业建议,帮助企业一次性通过了复审。
“争资争项”工作也是一个典例,从收到申报通知到提交申报材料,时间通常比较紧迫。园区设立“争资专干”,不仅为企业提供“24小时响应”的政策咨询,更主动破解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难题——通过梳理政策申报要点、指导企业落实前期手续并针对性准备申报材料、邀请专家“一对一”指导,助力一批企业成功申报,让政策红利从“纸面”加速落到企业“账面”。
“一次次选择雨花经开区,正是看中这里‘有求必应’的服务生态。”湖南竹海堂医疗科技集团董事长方荣国表示,“每当我们遇到难题,园区总能提前想好解决方案。”在企业扩建急需空间时,驻企专员主动协调,帮助其拿下面积1万多平方米的新厂房,为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
为进一步预见需求点,提前做好服务保障,今年以来,园区举办了“雨润花开”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活动,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促使政企研用金达成一批供需对接合作。打通本地配套壁垒,全面摸排园区有效资源和企业需求,制作《企业供需信息手册》《重点企业黄页》《助企能量清单》等,绘制园区企业供需对接“导航图”。开展重点企业座谈会等系列活动,促进园区内院校、企业、金融及科研机构间的沟通交流,化解信息差推动本地协同化生产。例如,申亿精密与中轻长泰、大族激光、先惠智能均已建立紧密合作。
布局未来赛道的“先”,更能体现园区的战略远见。将于10月8日启用的湖南省药食同源大健康产业孵化基地,采用“园区管委会+链主企业+省中医药研究院”的创新模式,不仅吸引了竹海堂等龙头企业入驻,更聚焦成果转化痛点,链接省儿童医院等临床资源,着力打通“专家成果到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这正是雨花经开区助力湖南大健康产业品牌化发展的前瞻性布局。
雨花经开区始终坚持“服务走在风险前”的理念,变被动处置为主动防控,通过数字化管理和精细化服务,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屏障。这种“主动上前”的服务意识,不仅体现在对企业发展节点的精准助力,更体现在对园区发展环境的整体呵护和前瞻性布局上。
安全是发展的基石。园区创新安全培训模式,开展免费“送训入企”活动,在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情况下,利用业余时间,邀请专家聚焦每个企业不同的危险作业工序特点“量身定制”课程,进入生产车间开展“一对一”精准教学,给一线员工进行安全培训,累计开展培训80场次,覆盖18000余人次,推动企业从“被动受检”转向“主动提升”。
园区还创新建立“企业从业人员管理系统”,排查用工信息6万余条,识别风险1000余条;联合省工商联、省高院等单位开展“法护营商·典亮未来”专题宣传活动,为200余家企业提供法律指导,筑牢企业高质量发展安全屏障。
在雨花经开区,最好的服务不仅是“有求必应”,更是“未求先应”。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雨花经开区以“快、新、先”为舵,以“一年一品五攻坚”为帆,不仅让企业感受到了“速度”与“效率”,更让他们触摸到了“温度”与“未来”。
在这里,服务不再是简单响应,而是主动预见;发展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生态共融。从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到“三新舞台”聚力赋能;从“送训入企”筑牢底线,到“园企通”上线突破瓶颈——雨花经开区正以系统、智慧、有感的营商环境新生态,成为企业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的热土。未来,这片水域必将更加充满活力,助力更多“优鱼”乘风破浪、跃向新高,书写高质量发展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雨花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