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邬伟 朱华 邓艳红
黑麋峰村村部二楼的一间办公室内,简单地摆放着一张木床、一个文件柜和一把椅子,自从去年6月成为望城区桥驿镇黑麋峰片区“乡村CEO”以来,这里就成了邓魁峰的新家。
9月23日清晨7时刚过,邓魁峰照常早早起了床,就着清凉的自来水抹一把脸,提提神,然后就打开他运营的黑麋峰国家森林公园抖音账号,仔细查看为黑麋峰片区各家商户带货的数据分析。据悉,每周两次的直播也是他当主播,开播两个多月已经为当地商户带货10余万元。
离国庆假期不到10天了,对邓魁峰来说又是一场新的赶考。当天他要做的事情很多,包括一场村企活动的对接和材料准备,还有国庆直播助农板块工作的梳理安排。
“到这里既是挑战,更是一次创业!”今年38岁的邓魁峰去年6月辞去做了十几年的房地产营销工作,正式接过黑麋峰片区“乡村CEO”的聘书。一年多来,他把工作当成创业,将创意变成行动,新项目、新投资、新客流陆续进村,一度有些沉寂的山村热闹了起来。近日,记者蹲点采访邓魁峰,近距离感受他用商业思维重塑黑麋峰片区乡村发展新优势的魔力。
3场对话开启“创业”路
9月11日,是我们蹲点桥驿镇黑麋峰片区的第一天。当天早上,记者在黑麋峰村村部的楼梯间遇到了邓魁峰,他手上拿着一沓资料匆匆往楼下赶,边走边跟记者打招呼:“我现在去谈点事情,马上回来……”
等待的间隙,黑麋峰村党总支书记周业西和记者聊起了村里这一年多来的变化。一年多前,他对邓魁峰的称呼是“这个年轻人”,现在张口就是“邓总”。
“以前我们办场活动先想‘要花多少钱’,总想着向上级要经费。邓总一来就不一样,他先问‘能赚多少钱’,把市场思维带进咱村里,像给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窗户。”周业西说。
这扇“窗户”的背后,是邓魁峰十几年房地产营销策划生涯沉淀的商业敏锐。与返乡创业者不同,作为外聘的“乡村CEO”,邓魁峰首先要面对的是“信任关”。“为了尽快融入这片土地,我用3个月时间走遍了黑麋峰的每一个角落。”在快速了解黑麋峰片区的资源禀赋的同时,邓魁峰用“三场对话”开启了他的“创业”路。
第一场对话,在他和桥驿镇负责人之间展开:“‘乡村CEO’必须和政府同频共振,他们是我最坚实的后盾。”第二场对话,他拉着黑麋峰、杨桥、沙田三个村的村干部促膝长谈:“村干部熟悉每一寸土地、每一户人家,摸清情况离不开他们的帮忙。”第三场对话,他走访了片区40多家商户,面对面问计问需:“大家经营中遇到什么难题?需要哪些支持?”在他看来,只有摸清痛点、找准卖点、强化特点,才能让发展之路走得更稳。
边走、边思考、边记录。很快,邓魁峰对黑麋峰的现状如数家珍,村民们也越来越认可这位“务实派”的“乡村CEO”。
“五一”假期游客量增长190%
坐拥优质山水的黑麋峰,如何将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推向市场、吸引更多游客驻足?如何通过打造新场景,创造大声量吸引大流量,实现效益大提升?蹲点采访期间,记者发现,这是邓魁峰每天反复琢磨的核心课题。
“黑麋峰有山水,少开发;有文化,少深化;有产品,少名品;有建设,少设计;有资产,少财产;有起势,少趋势;有经营,少共营;有劳务,少服务。” 去年,经过3个月的调研后,邓魁峰将黑麋峰的发展现状提炼为“八有八少”。他认为,作为离长沙市区仅1个小时车程的国家级森林公园,黑麋峰的生态优势、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明显,发展文旅产业的基础扎实,但在主动对接市场、策划特色活动、创造网络声量、加大宣传推广等方面做得不够。
为打破瓶颈、聚拢客流,邓魁峰充分发挥自身在活动策划与推广领域的优势,从去年起,接连推出系列创新活动——把城市里的新潮元素搬进深山。
翻开邓魁峰的台历本,密密麻麻地备注着每天要做的事,小到培训讲稿的撰写,大到文旅项目的规划,随着一项项地落实,让他成就感满满。
山脚下游客中心前的宽阔空地被邓魁峰称作“黑麋峰的会客厅”。在这里,他巧妙融合城市流行元素与乡村田园特色:将音乐节、炫彩布景、镭射灯光等现代潮流符号,与高山、森林、流星、稻草等乡土元素相结合,打造出独具一格的体验场景。
凭借精心的场景布置与精准的推广引流,去年“十一”假期,邓魁峰牵头策划的乡村音乐节、土味稻草节、萌宠嘉年华等活动,成功吸引大批游客涌入黑麋峰。“那几天,天空始终飘着五颜六色的滑翔伞,一眼望去全是游客的身影。”黑麋峰滑翔伞基地负责人朱小勇回忆,去年国庆假期,基地客流量较往年足足翻了三番。
“这是我不曾见过的黑麋峰。”从小在黑麋峰长大的村民罗家润非常惊喜。伴随而来的,是千余名游客在音乐节当晚将周边民宿、餐馆挤了个爆满。
据统计,去年“十一”假期,邓魁峰主导策划的系列新玩法,累计吸引游客7.2万人次,直接带动当地消费750万元。
今年,在桥驿镇党委、政府支持下,邓魁峰继续深化文旅创新:打造共享稻田、中药百草园,在村里举办音乐节,还重装升级了海拔520米的网红打卡点。一系列举措持续发力,今年“五一”假期,黑麋峰游客量同比增长190%。
即将到来的国庆假期,桥驿镇在原有音乐节、美食节的基础上,全新策划了“喊山嘉年华”。在记者蹲点采访期间,几乎每天都能看到邓魁峰与几位村干部、黑麋峰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主任骆争峰围坐一起,反复讨论“喊山嘉年华”的策划细节。
“‘喊山嘉年华’让你放开胸怀拥抱山野,欢迎游客们国庆假期前来游玩体验。”邓魁峰热情地发出邀请。
好想法要能落地生金
如何在节假日“爆红”之外寻求“长红”?这是邓魁峰面临的挑战,也是每一位“乡村CEO”的必答题。
“‘乡村CEO’不能单打独斗,要善于凝聚发展合力。桥驿镇党委、政府是我最坚实的后盾,村干部是并肩作战的伙伴,商户和村民则是唇齿相依的共同体。”邓魁峰认为,有了他们的支持,“乡村CEO”的工作才会事半功倍。
在桥驿镇党委书记谢立雄看来,“乡村CEO”的职责是“运营乡村”,而非“建设乡村”。他指出,“对‘乡村CEO’而言,有好想法很重要,但更关键的是让想法落地生金,真正见实效。”
基于黑麋峰片区的文旅资源禀赋,邓魁峰为三个村量身定制了差异化的发展策略。“三个村不能各自为战,要抱团发展打造‘黑麋峰乡村旅游’这张共同名片,但同时要避免同质化竞争,形成各有侧重的特色业态。”他提出,要将黑麋峰村的“山文化”、沙田村的“稻香文化”与杨桥村的“游乐文化”深度融合,为游客打造多样化的消费场景,从而提高游客的复游率和消费频率。
目前,这一思路已逐步转化为具体场景。在杨桥村,以“会读书 能起飞”为主题的研学基地建设正在加快推进;沙田村则深耕“稻香文化”,通过“IP主题+餐饮”的模式引入稻香餐厅和稻香主题民宿,还规划设置自行车驿站,让游客能沿着稻田骑行,沉浸式感受田园风光;黑麋峰村则聚焦本地特色农产品,将传统烟笋进行深加工,开发成开袋即食的预制食品,既为村民稳定增收提供保障,也助力打造 “黑麋峰美食”IP。
更令人欣喜的是,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黑麋峰片区文旅招商也有了新起色,一个在谈的投资上亿元的低空飞行器项目有望落地,将为游客带来高空俯瞰乡村美景的“新玩法”。
“黑麋峰上风光无限,等着大家来探寻,来体验。”站在黑麋峰山顶,山风拂过,邓魁峰望着脚下连绵的青山与错落的村落,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和信心。
蹲点手记
激活乡村发展潜力
邓魁峰以“乡村CEO”的身份扎根黑麋峰,凭借商业思维成功激活乡村发展潜力。与此同时,桥驿镇党委、政府积极构建支持体系,不仅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更主动搭建平台、创造机会,为“乡村CEO”充分施展才华提供坚实支撑。两者密切协同、彼此成就,共同为破解乡村振兴中“有资源缺变现、有活动缺长效”的普遍难题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传统乡村发展常困于“等靠要”。邓魁峰则切换思路,先算“收益账”,将城市潮流元素与山林资源结合,去年国庆假期便带动750万元消费。这背后是对乡村资源的重新认知:优质山水不是“沉睡资产”,而是可市场化变现的“黄金矿”。
“乡村CEO”的价值在“穿针引线”。邓魁峰通过“三场对话”联动镇政府、村干部与商户,精准诊断出“八有八少”瓶颈,还为三个村定制差异化路线——黑麋峰村做烟笋深加工、沙田村塑稻香文化、杨桥村搞研学飞行,形成“抱团发展”合力,让各方成为利益共同体。
乡村振兴需“爆红”更需“长红”。邓魁峰规划共享稻田、盘活闲置资产,皆着眼“村民持续增收”,契合商业思维“重长期价值”的精髓。唯有乡村能持续发展、村民收益稳定,才能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质变。
邓魁峰的实践是范例。乡村振兴需更多懂商业、爱乡村的“运营者”,激活内生动力,让更多乡村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