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全媒体评论员 白木
长沙振臂高呼《致各市州书:欲胜长沙?敬请赐教!》,株洲秒回《致长沙书——共发展是长株潭,湘超是长沙、株洲、湘潭》,郴州跟评《致沙哥》;张家界以《致永州兄:以交锋 致相逢》致信永州,永州则以《答张家界书:山水有约 顶峰相见》欣然回信;赛后,郴州、常德用两封情真意切的“情书”续写两地情谊……
“湘超”开赛以来,湖南14个市州纷纷互致公开信,蔚然成风,成为赛事衍生的一大现象级IP。在互联网高度发达,视频、语音通话成主流的今天,为什么各市州偏偏要用书信这种传统的方式来表达呢?当我们写信,是在写什么?
我们在抒情。文字沉淀了最深的情感。大家借一封封公开信,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为家乡的发展自豪,热情推介家乡的风土、人文、美食,欢迎亲友来做客,共享美食中的市井烟火,美景里的诗情画意;抒发各市州的兄弟姐妹情,平时大家各自埋头奋斗,忙于事业,情感交流不多,如今以“湘超”为契机,借一纸书信,道一句 “盼赛场切磋,更盼赛后同游”,让湘江水畔的情谊跨越地域,在笔墨间升温;抒发对足球运动的喜爱之情,是为绿茵场上每一次奔跑呐喊的热血,是为球员跌倒后仍起身拼搏的动容,是为足球让千万人的心紧紧相连的纯粹。
我们在记史。“湘超”是湖南开创的本土赛事品牌,是14个市州集体创作的成果,填补了本土足球赛事的历史空白。从赛事筹备时的反复磋商,到赛场边观众的摇旗助威,再到球员们挥洒的每一滴汗水,都在这一封封公开信中留下印记。与有荣焉,幸甚至哉,信以咏志。时间如忘川之河,永是向前奔腾。百年之后,何以证明我们的存在?文字书信依然是上佳的媒介,它将证明,我们曾像鲜花一样绽放,曾为一份热爱、一份团结全力以赴。后来人翻阅书信时,应能感受到我们此时的激情与斗志、深情与抱负,应能看见湖南足球从蹒跚起步到蓬勃发展的最初模样。
我们在求索。求索一条属于本土足球的突围之路,求索让体育精神融入城市发展的可行之法。足球的原型蹴鞠,本起源于中国,可长期以来,国足状态低迷,成了我们的心病。如今,我们能上九天揽月,所建天宫、北斗,可与星辰争辉;我们能下五洋捉鳖,所造航母、大驱,可与巨浪搏击。难道还玩不转一个小小的足球?“湘超”的诞生,正是这场求索的一大步:我们求索如何让足球走进校园,让孩子们在绿茵场上收获健康与勇气;求索如何联动各市州资源,让赛事从“一时热闹”变为“长久品牌”,以足球为纽带激活文旅、商贸等产业的发展;求索如何唤醒民众对足球的热情,让基层赛场成为培育足球人才的沃土。既然前面的路都没走通,那就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自下而上进行一种新的探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国足球一定有崛起的一天,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如今,云数据取代了鸿雁传书,可这一封封公开信依旧延续着“锦书”的温度。它们传递情愫,让14个市州的心同频共振;它们凝聚力量,将对足球的热爱、对家乡的眷恋,转化为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我们写下的不仅是一封封公开信,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无限未来的殷切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