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匡春林
从“家门口有学上”到“家门口上好学”,在初秋的长沙县春华中学有了具象化的体验;
从“家门口就医”到“家门口就好医”,在宁乡市道林镇卫生院正变成可感可及的日常……
这两类幸福场景背后,正是长沙县农村学校优质均衡建设、宁乡市农村医疗卫生能力持续提升的生动缩影,也是长沙市人大常委会通过执法检查助推乡村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的鲜明注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优先发展乡村教育事业,推进城乡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强城乡医疗共同体建设”……执法检查是人大行使监督权的一把“利剑”。近年来,省、市、县三级人大联动开展乡村振兴促进“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湖南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中的 “农村教育”“乡村医疗” 条款,进一步查实情、问实效、提建议,以法治思维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通过“法律巡视”推动乡村振兴促进“一法一条例”在长沙落地生根,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家门口上好学”
近日上午,记者走进长沙县春华中学时,正值上午课间操时间,身着校服的初中生们活力满满地在校园操场上跑步、做操。
虽然是农村学校,但该校的“软硬件”丝毫不逊于城区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完善,统一配备了公寓式宿舍、餐厅等基础设施和城区学校同等标准的各功能室,建设了市级青少年宫;400米运动场、标准足球场、8个篮球场的运动设施配备,充分保证了学生每天“阳光运动一小时”的需要。
春华中学2017年由长沙县人民政府投入建校,现有学生1470人。“近年来,县人民政府进一步加大乡镇教育投入,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农村的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春华中学校长龙胜告诉记者,最令人欣慰的是明显的生源回流现象,特别是近三年来,学校每年回流学生近50人,这些也印证了乡村教育的吸引力正在不断增强。
近年来,长沙县率先全省全域推行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明确8所优质学校为集团牵头学校,兼顾1至3个镇街的中小学校。
“两年来,我们秉承集团化办学、以城带乡、以强带弱的办学宗旨,把城区先进的管理经验、优秀的师资带到农村的每所学校,不断缩小城乡的办学差距,让农村的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城区同等的优质资源。”长沙县百熙教育集团党委书记谢文说。
城乡抱团,团出活力。如今,长沙县各教育集团基本形成城区中学与乡村中学、城区小学与乡村小学联动的工作思路,特别是在乡村学校管理、教师素养、教研教改、教育教学效果等层面与城区学校形成一体化评价模式,初步实现向弱化行政管理、强化业务管理的过渡。
“家门口就好医”
近日,宁乡市道林镇善山岭村村民杨长红感觉血压有点高,便早早从家中出发,赶到道林镇卫生院,准备做个健康检查。得知卫生院新的CT室即将竣工,他感慨地说:“卫生院设施越来越完善,让我们在家门口不仅能就医,更能就好医。”
正如杨长红感受到的,自2018年12月整体搬迁至新址的道林镇卫生院,不仅拥有科室齐全的门诊、住院综合楼,健康小屋、便民服务中心、儿童保健服务中心等也一应俱全,现已成为长沙市一般乡镇卫生院建设的样板工程之一。
“眼下,卫生院正在进行进一步的提质升级。”道林镇卫生院副院长、副主任医师文盎然介绍,卫生院将建设一个面积200多平方米的放射科,在目前配备有DR设备基础上,将来新增CT设备。同时,将对门诊就诊流程进一步优化,并对金华村的卫生室进行改造提质,为村民提供更完善、优质的医疗服务。
而在距离道林镇卫生院不远的靳水村卫生室,不仅基本医疗设施一应俱全,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也颇为引人注目。这支特别的“健康护卫队”通过签约的方式,为签约家庭的健康进行全过程维护。
“近年来,宁乡市以‘健康宁乡’建设为引领,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抓手,创新体制机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着力构建‘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切实提升群众‘就近就好医’的获得感。”宁乡市卫健局副局长袁新华说。
据介绍,通过实施4轮“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宁乡市31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做实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每年由两家牵头医院选聘12名医护专家固定下沉到乡镇卫生院,选派22名专科学术带头人实行点对点帮扶;宁乡市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全部开展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城乡居民的健康提供基础性保障;创新“医防融合”模式,组建397个家庭医生团队,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