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立
清明时节忆英烈。给英烈造像,特别是通过绘本的形式,是我长期以来的兴趣和爱好。
我深深体会到,用画笔对长沙红色故事的讲述,就是对长沙红色富矿的重新开采。为了充分利用长沙的这些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我利用有限的时间以及有限的文字和图片资源,在吃透材料的基础上,本着尊重历史、合理想象、大胆创新的理念,艺术再现长沙的红色故事。
手绘,呈现的是图文结合的艺术形式。在绘本创作的这段时间,我在朋友圈中这样写道:画、画、画、快画、快画、快画;用铅笔画,用钢笔画,用毛笔画;书写纸上画,拷贝纸上画,电脑屏幕上画。从断肠明志的陈树湘到独臂将军刘畴西,从最年轻的军团长寻淮洲到“黄洋界上炮声隆”的陈毅安,从苏维埃的牛——一大代表何叔衡到共产主义战士和最美奋斗者雷锋……
在此,我想具体说一下在创作英烈刘畴西绘本的过程和心得。
对于刘畴西,开始我并不了解,文字资料介绍他是湖南望城人,老家在靖港金星村,离我老家不过20千米,就凭这个,对于他的肤色、形象与相关性格特征我有了熟悉的感觉。他是个将军,也是老家青年农民的代表,这给我的创作提升了不少信心。他是黄埔军校一期的,1935年就牺牲了,而且是和方志敏同时牺牲的。这让我对刘畴西平添了莫名的神圣感和使命感,后来我又找到了他少年时期的一张照片,加上和方志敏就义前的一张合影,我对刘畴西的印象越来越深了。在和方志敏的合影中,他站在最右边,是张正面照片,受伤的打着木板的左手,斜披着的灰色军棉衣,昂着头,虽有些疲惫,但不失将军之气。他的左手是1925年东征讨伐陈炯明时受重伤后经医院截肢的。党史记载,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还专门去医院慰问他,给他发军功章,这是个值得认真展现的细节,我把他放在连环画的第二页。从此,我可以确定,当他成为红十军军团长的时候,左臂袖子飘起来是个表现的重要细节,这给我的手绘形象塑造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支撑点。于是,我将骑白色高头大马的形象给予了刘畴西,他坚毅的眼神和全副武装的身躯,成为他的定格。再加上左袖飘起来展现的独臂将军形象成了整个版面的重中之重,使版面的视角冲击达到相当的高度。
值得一提的还有中国画作品《抗美援朝看湖湘之五烈士》的创作。它是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湖南省美术创作工程61个选题中的第14个选题。该选题讲述湖南省抗美援朝的故事,以湖南全力支持抗美援朝为背景,重点描绘为抗美援朝而牺牲的五位志愿军烈士的光辉形象。其中有为国捐躯的主席之子毛岸英、抢救朝鲜落水儿童光荣牺牲的新化籍战士罗盛教、“盘肠”炸碉堡的罗连成、长沙籍英雄排长曾南生、挡子弹救战友的浏阳籍女战士黄金菱。作品为中国画,尺寸是2米33高3米19宽,讴歌了革命烈士感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突出抗美援朝之湖湘特色,用中国画绘画的形式讲好抗美援朝之湖湘故事。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湖南省美术书法摄影展上,《抗美援朝湖南五烈士》展出,湖南省美协相关专家对该作品进行赏析,还将编入相关作品集。后来,该作品捐献到杨开慧纪念馆永久陈列,供后人瞻仰缅怀。
如何运用恰到好处的手段,讲好红色革命故事,是我长期以来的兴趣和爱好,也才有了我的得意之作。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因为坚持,所以成就。我曾画有两幅2米高、9米长的大型作品《好一群湖南人》和《长沙抢米风潮》,这两幅作品也成为湖南百年和湖南重大历史题材绘画工程中的一部分,受到了艺术界的广泛好评,其中《好一群湖南人》被湖南省美术馆永久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