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别等牙齿疼到“投降”才后悔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14日讯(通讯员 王茜萍)你的牙齿正处于哪个阶段?请对镜自查:牙面是否存在白垩斑或黑褐色沟纹?使用牙线时是否频繁带出食物残渣?冷热刺激敏感是否持续超过10秒?湖南妇女儿童医院口腔科医师徐乐提醒,若出现以上症状请务必重视。

  25岁的小张因右侧面部放射性疼痛急诊入院,半年前他右下第一磨牙出现米粒大小窝沟龋,虽有冷热敏感但未及时就诊。一周前突发剧痛,伴牙龈脓肿,经检查确诊为急性牙髓炎。龋坏已突破牙本质层累及牙髓,需即刻进行根管治疗。从浅龋到不可逆性牙髓炎的发展过程,正是多数患者“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的典型写照。

  龋齿俗称“蛀牙”“虫牙”,据调查,5岁儿童中有超过66%的人有龋齿,35至44岁中年人群中,这一比例上升到88.1%,65至74岁老年人的患龋率则高达98.4%。

  龋齿的形成,本质上是一场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战争”。口腔中寄居着大量细菌,它们以食物残渣尤其是糖分作为“养料”,代谢产生酸性物质。这些酸性物质就像微型“腐蚀剂”,持续侵蚀牙齿表面的牙釉质这层人体最坚硬的组织。一旦牙釉质被突破,细菌便长驱直入,向牙本质、牙髓进军,引发一系列症状。值得警惕的是,儿童和青少年由于牙齿发育尚未完全,饮食习惯偏甜,且口腔卫生意识薄弱,成为了龋齿的高发群体。

  为什么小张的龋齿初期不疼?因为牙釉质没有神经,早期龋齿的损坏往往悄无声息。这也是很多人像小张一样掉以轻心的原因——等到细菌突破牙釉质,侵犯富含神经末梢的牙本质,甚至感染牙髓引发炎症时,剧烈疼痛才会找上门。儿童和青少年的牙齿矿化程度较低,加上爱吃甜食、刷牙不彻底,更是龋齿的 “重灾区”。

  小张的情况本可以避免,只要掌握科学的预防方法,就能在龋齿萌芽阶段及时止损:

  1.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刷牙要“精准打击”:采用巴氏刷牙法,牙刷与牙龈呈45°角,每个牙面刷10至15次,每天至少2次,每次3分钟;注意牙缝别留“死角”,牙刷刷不到的牙缝需用牙线清洁;选对护牙工具能有效地清洁口腔卫生,含氟牙膏能增强牙齿抗酸能力,电动牙刷对牙龈萎缩、牙齿不齐人群更友好。

  2.控制糖分摄入。小张平时喜欢喝奶茶、吃曲奇,这些黏性高糖食物正是细菌的“最爱”。建议用新鲜水果代替糖果,多食用苹果、芹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以促进唾液分泌,自然清洁口腔。碳酸饮料及柑橘类水果易软化牙釉质,饮用后宜间隔30分钟再刷牙。

  3.定期口腔检查。如果小张半年前第一次发现黑洞时就诊,只需简单补牙就能解决。建议成人每6至12个月洗牙并检查,儿童每3至6个月涂氟(氟化物能促进牙釉质再矿化)。窝沟封闭是儿童防龋“神器”,医生会用高分子材料封闭磨牙的深窝沟,让细菌无处藏身。

  发现牙齿有黑洞、敏感、食物嵌塞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不同阶段的治疗方案差异十分明显:

  1.浅龋或中龋(仅牙釉质或浅层牙本质龋坏):清除腐质后直接补牙,全程无痛,费用低;

  2.深龋(接近牙髓):可能需要垫底护髓后再补牙,避免刺激牙髓;

  3.牙髓炎或根尖炎(像小张的情况):必须根管治疗,清除感染的牙髓,填充后做牙冠保护,治疗周期长且费用较高。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这种情况在口腔科每天都在上演。小张的经历提醒大家,牙齿的自我修复能力几乎为零,任何微小的龋坏都不会自行好转,只会越拖越严重。如果有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

【作者:王茜萍】 【编辑:徐媛】
关键词:湖南妇女儿童医院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