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学以致用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周鸾飞 张怀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这一重要论述,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和更坚定有力的实际行动,为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和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指明了方向,也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和推进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推进教育事业现代化发展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对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做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出台了诸多举措,取得了显著成就。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为83.4%,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为99.94%,初中毛入学率为102.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89.5%,高等学校毛入学率为51.6%,大中小学教育现代化不断发展,特殊教育质量全面提高,成人继续教育呈现多样化。新时代十年我国教育虽已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发生历史性变革,但同时,我们仍存有城乡区域教育资源配置还不够均衡、人才培养模式亟需改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尚需释放等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此,我们需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合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着力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努力让每个人都享有更优质更公平的教育发展成果。
一是要毫不动摇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我们办好教育事业的根本保证。”教育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保证,也是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现代化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还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新征程上,一方面,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重要论述精神,始终不移把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到教书育人、办学治校各方面和人才培养全过程之中,一以贯之地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首要和根本问题。另一方面,我们要坚持自我革命,发扬斗争精神,坚持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教育领域延伸拓展,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充分发挥大中小学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提高大中小学教师的党性修养水平,锻造和砥砺大中小学教师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切实做到“两个维护”,把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办学治校、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立德树人全过程,不断提升党全面领导教育工作的能力水平。
二是要坚定不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正所谓“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教育的目的就在于立大志、明大德和成大才,还要能担大任,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不仅最需要精心引导和细心栽培,而且最需要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具体而言,一方面,要紧紧抓住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不放松,全面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的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持以文铸魂和以文化人,坚持以德立学和以德育人,科学有效地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学生课堂教学、渗透于校园文化生活和学生个人成长成才之中。另一方面,要把德育工作放在大中小学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教育水平,既要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也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既要增长学生的知识见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劳动奋斗精神,在理与情中进一步激发广大师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
三是要全心全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高等学校最为本职的功能之一,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应有之义。我们党和国家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均离不开教育服务社会这一基础性、战略性的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样离不开文化教育的内在驱动。具体而言,一方面,我们要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和管理体系,不断形成学生课堂、社会实践、网络空间相互支撑且协同推进的教学方法体系,积极构建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网上网下相互衔接的“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建设,在社会实践中更好地满足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诉求,以此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行动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着力聚集各种知识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组织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研究专项,坚持自立自强,坚持守正创新,不断书写教育强国、科技兴国、学术报国的崭新篇章。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充分发挥广大师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在破解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上有新突破,在解决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上见实效,不断提升文化教育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能力和水平,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周鸾飞: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长沙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张怀承: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