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感动这个世界:2021年湖南实现公民逝世后人体器官捐献379例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月21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云龙  通讯员 杨丽红)“每个角膜遗体器官捐献者的背后都有让我们为之动容的故事,温暖和感动着这个世界。”春节将至,湖南省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与角膜捐献爱尔眼科接收站的工作人员走访看望角膜(遗体)捐献者家属。记者今日从湖南省红十字会获悉,2021年湖南实现公民逝世后人体器官捐献379例,新增志愿捐献报名登记55670人,人体器官捐献得到越来越多公众的认同和接受,成为引领社会文明的新风尚。

  “我会一直惦记她们,以后我将追随她们捐献角膜和遗体”

  湖南省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与角膜捐献爱尔眼科接收站的工作人员,首先来到长沙市天心区年过七旬的任正武老人家里。

  2011年,任老的独生女任艳在下班途中遭遇意外交通事故,夫妻俩在万分悲痛时毅然选择捐献爱女的角膜和遗体。2016年6月,任正武和妻子也作出捐献角膜和遗体的决定,并到湖南省红十字角膜捐献爱尔眼科接收站签署了各自的角膜和遗体捐献志愿书。

  2021年7月28日,任正武65岁的妻子桂汉林因心跳骤停,安祥地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站。按照她的生前遗愿,丈夫任正武帮助她实现了生前夙愿——捐献角膜和遗体。

  任正武说:“她们虽离开了我,但在人生的最后一刻都选择了捐献角膜和遗体。身体烧掉就没有了,还不如捐献,帮助更多的人们减少病痛。她们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长沙市遗体器官捐献纪念广场,我会一直惦记着她们,也会常常去探望她们,以后我也将追随她们捐献角膜和遗体……”

  “作为一名红十字人,我特别能够理解任老一家的做法,也更能感受到任老的伟大。”湖南省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主任钟红静嘱托任老好好照顾身体、开心过好晚年生活。

春节将至,湖南省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与角膜捐献爱尔眼科接收站的工作人员走访看望角膜(遗体)捐献者家属。均为长沙晚报通讯员 杨丽红 摄

  “父亲离开了,我和家人会继续支持爱心公益事业”

  随后,湖南省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与角膜捐献爱尔眼科接收站的工作人员来到长沙市开福区捐献者唐镇威家。18年前,唐镇威夫妻俩就一同签好了角膜和遗体捐献志愿书。2021年7月5日,84岁的唐镇威老人带着人间大爱永远地离开了。按照唐老的生前遗嘱,其子女联系上湖南省红十字角膜捐献爱尔眼科接收站和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遗体捐献接收站,完成了唐老的角膜和遗体捐献心愿。唐镇威的一对眼角膜分别帮助两名急性角膜病患者重见光明。

  唐镇威在世时常常在亲朋好友中讲述角膜和遗体捐献的意义,在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他的子女一直热衷于公益事业,也是“三献”(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2014年,唐镇威的大女儿唐喜阳在基因配对成功的情况下,自愿为一名病患捐献造血干细胞,成功挽救该患者的生命。2015年,她为该病患成功捐献淋巴细胞,再一次延续患者的生命。唐镇威的儿子唐小松无偿献血32次,献血总量达11820毫升。在唐镇威的感召下,其子女做到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面对湖南省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与角膜捐献爱尔眼科接收站工作人员的来访,唐镇威的女儿十分感动,她说:“我和家人会继续支持爱心公益事业。父亲虽然离开了,但总有人一直记着他、感谢他,这份感情成为支撑我们这个家庭的重要精神力量。”

  “每个捐献者的背后都有让我们为之动容的故事”

  “每个角膜遗体器官捐献者的背后都有让我们为之动容的故事。生前,他们乐观、坚强、富有爱心;走后,他们和家属共同决定,用捐献自身的特殊方式延续着这种爱,继续温暖和感动着这个世界。”钟红静谈及捐献者背后的故事时,致敬那些在生命最后时刻作出大爱选择的英雄,也呼吁更多的人加入角膜遗体器官捐献者的行列。

  近年来,湖南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加入角膜遗体器官捐献者的队伍。2021年,湖南全省实现公民逝世后人体器官捐献379例,新增志愿捐献报名登记55670人,历年累计志愿捐献报名登记168726人。与此同时,湖南省红十字角膜捐献爱尔眼科接收站,在卫生行政部门、省市红十字会的监督和支持下,有序开展眼角膜接收工作,引领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到这份奉献爱心、延续生命的崇高事业中。

【作者:杨云龙】 【编辑:朱秉山】
关键词:捐献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