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岁长沙市民捐献遗体角膜,丈夫女儿也签订捐献协议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9月10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云龙 通讯员 潘爱华 杨丽红)“今年8月我就在网上为妈妈登记成为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爸爸受妈妈影响一起在网上进行了登记,我向爸妈学习也进行了捐献登记。”今日,谈到捐献遗体、角膜的母亲彭馨玲,她的大女儿蔡女士哽咽着说,“爸爸妈妈都说百年后不要买墓地,把这笔钱省下来捐给公益事业,捐献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近日,遗体器官捐献一线协调员收到了湖南省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发来的消息,立马整装出发。随后,湖南省红十字角膜捐献爱尔眼科接收站和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的工作人员赶到长沙开福区彭馨玲老人的家中。彭馨玲老人的丈夫和两个女儿强忍悲痛,郑重地在遗体角膜捐献确认登记表上签字,按其遗愿捐献她的眼角膜和遗体,彭馨玲老人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得到“延续”,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多了一位“大体老师”。
彭馨玲老人于1945年9月出生,自幼家中贫困,从来就没有上过学校,凭自学达到国家扫盲标准,读书看报看电视,积极向上,非常关心国家、国际大事。彭馨玲老人养成了一种“捐献”习惯,平时自己省吃俭用,把钱省下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个人和群体;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玉树地震,她都捐了款;在网上看到因病需要筹款的困难家庭,她也会捐款,虽然数量不是很大,但都满载了老人的爱心。其实,彭馨玲老人并不富有,袜子补了又补。说起彭馨玲老人,邻居都为她竖大拇指。
彭馨玲40多岁的时候就有捐献遗体、角膜的想法,患病以后这个愿望越来越强烈。“2020年8月,我就在网上为妈妈登记成为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爸爸受妈妈影响一起在网上进行了登记,我也向爸妈学习进行了捐献登记。”彭馨玲老人的大女儿蔡女士含泪说道,“我妈妈思想开明,我们一家人都受妈妈的影响,从不铺张浪费,不做没必要的花费。爸爸妈妈都说百年后不要买墓地,把这笔钱省下来捐献给国家的公益事业,捐献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据悉,彭馨玲老人的角膜、遗体将用于临床角膜移植与医学解剖学教育。

>>我要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