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绿相映 闲置“生金”|“慢游乡村”(Country Walk)⑧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祝林灿 通讯员 刘友琼
春日,漫步在白马湖美丽宜居村庄片区,1.6公里的“忠诚之路”空中游步道,串联起千亩良田与红色记忆,不远处的影珠山峰峦叠嶂,白马湖营地的露营帐篷里传来游客热闹的笑声……片区位于长沙县福临镇,这个曾经的养猪大镇,如今以“红绿交融”为底色,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将红色文化与农文旅创新实践深度融合。
以红色吸引人 用绿色留住人
近日,2025年福临镇踏春赏花季活动开启,吸引众多游客在“忠诚之路”旅游步道踏春赏花、打卡拍照。而这条以陈树湘烈士“绝对忠诚”精神命名的步道,串联起四季流转的田园风光:春赏油菜花海、夏观青苗碧浪、秋览金色稻浪、冬品银装素裹。步道沿线的“思源堂”“联心馆”“吾爱居”等6个驿站中,均镌刻着此地发展的印记,成为红色教育与生态展示的“双面课堂”。
3公里外,是影珠山国家4A级旅游景区,85%的森林覆盖率让这里成为“天然氧吧”,“九马奔槽”“天池”等自然奇观与抗战遗址群、“守一斋”等人文景观交织成独特风景线。山脚下,是“东部五福临门产业支撑区”,5个村落通过民宿集群、农事体验和特色美食形成完整产业链:游客可采摘水果、烤制香猪、品尝非遗火焙鱼,或躺进山居民宿“摘星辰、观云海”。“我们以红色吸引人、用绿色留住人,让游客从‘打卡游’变为‘深度游’。” 福临镇党委书记李明惠说。
为了让“流量”真正转化为“留量”,陈树湘故里旅游区还推出骑行、观光车等多形态游览方式,配套建设生态停车场、研学基地等设施。
共建共享 闲置焕新
在白马湖畔的“白马学院”,一堂别开生面的农耕课正在开展。学生们用古法磨制豆腐、制作生态瓶,老党员张建立在一旁讲述着猪舍变学堂的故事:“曾经,这里家家户户都从事生猪养殖,鼎盛时期生猪的年出栏量约占长沙县的六分之一,同时也造成了极大的环境问题,现在通过改造,成了孩子们的研学乐园。”
据悉,白马湖生态研学营地由白马驿、自由吧、白马人家、白马学院、白马大本营等组成,能满足约1000名学生开展研学活动和就餐。
闲置资源“重生”的故事在片区不断上演:货车司机汪志良的闲置房被整体租赁,改造成容纳43张床位的研学民宿;村民郑友香主动腾出旧猪舍建起“白马驿”游客中心,二层的“绿水青山小馆”记录着福临从“养猪大镇”到“生态名镇”的转型历程。通过“政府搭台+村集体入股+公司运营+农户参与”模式,片区持续盘活闲置农房,激活乡村产业和农创产品活力。
走进白马湖营地的农特产品展销区,双起村的红薯片、土鸡蛋、火焙鱼等农产品琳琅满目。“这是‘红薯片中的爱马仕’!”工作人员指着薄薄红薯片介绍,该产品因独特的炸制工艺,获评县级非遗。为了更好地整合资源,2023年,由7个村集体按股注资成立“福临盟”平台上线,与全镇30多家农特产品企业、餐饮门店、民宿企业和周边百余家农户合作,推出党建红培、工会团建、研学露营等多元业态,引导企业农户一起参与文旅,并统一包装销售农产品,2024年助农销售额突破千万元。
从“养猪大镇”到“农旅小镇”,从“环境痛点”到“生态亮点”,如今的长沙市白马湖美丽宜居村庄片区,红色精神与绿色生态交织成诗,闲置农房与特色产业碰撞生金。“我们将继续以‘红色引擎’驱动绿色发展,让乡村既有‘颜值’更有‘产值’,让群众既是建设者更是受益者。”李明惠说。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