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为了流量啥都干|民坊评弹
贺文兵
近日,云南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公安局通报一起案例:河北男子谢某某在拍摄电影休息期间,身着带明显警用标志的服装直播带货,因造成不良社会影响,被依法处以行政拘留7日。(9月17日 界面新闻)
这起案件,再次敲响了“流量不能无底线”的警钟,也让“为流量突破边界”的行为付出了应有的代价。众所周知,警用服装和标志,不仅是人民警察身份的象征,更承载着法律权威与公共信任。公众对警服的认可,源于其背后代表的执法公信力与社会安全感。
谢某某为吸引眼球、提升直播间热度,擅自穿着带有警用标志的服装带货,看似是“蹭热度”的小操作,实则模糊了公众对执法者身份的认知,稀释了警服的严肃性。这种为流量“踩红线”的行为,既违背了公序良俗,也触碰了法律底线,被依法处罚实属必然。
随着直播电商行业的蓬勃发展,“流量为王”的观念让不少主播绞尽脑汁制造话题、吸引关注。但流量并非“无源之水”,更不能成为“无缰之马”。真正能长久吸引用户的,从来不是博眼球的噱头、突破底线的操作,而是优质的内容、诚信的态度与合规的经营。
像谢某某那些靠“蹭身份”“博猎奇”换来的流量,看似热闹,实则如同泡沫,一旦触碰法律与道德的边界,最终只会落得“流量尽失、口碑崩塌”的下场,甚至面临法律的制裁。
流量诚可贵,合规价更高。无论是主播个人,还是直播平台,都应树立正确的流量观,摒弃“走捷径”的侥幸心理。平台更要履行监管责任,加强对直播内容、主播行为的审核,及时发现并制止违规行为,不让“无底线蹭流量”的操作有生存空间。只有这样,才能让流量回归理性,让直播行业健康发展。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