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秸秆治理调度会推介“黄花经验”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20日讯(全媒体记者 刘洋 星沙时报记者 王俊)10月20日,全省秸秆综合利用与精准实施焚烧管控工作调度会在长沙召开。长沙县黄花镇作为乡镇代表,以“化堵为疏、化废为宝、化难为易”的“三化”实践路径,向全省推介秸秆综合治理“黄花经验”。
地处长沙东部开放型经济走廊腹地、坐拥机场航管核心区的黄花镇,农业种植面积达3.63万亩,占长沙县近一成。面对“种植规模大、禁烧要求高、管控区域严”三重压力,该镇锚定公益性、便捷性、经济性目标,通过“三化”举措推动秸秆“引得有效、用得充分、禁得彻底”,实现群众“不想烧”、田间“没得烧”、秋收“无火点”,走出了一条生态治理与农业效益双提升的新路径。
“被动不烧”变“主动参与”
“以前觉得秸秆烧了省事,现在晓得能卖钱,还能保护环境,哪个还舍得烧?”黄花镇村民李大爷的感慨,道出了群众观念的转变。该镇以“引”字为先,构建“村村响”广播、屋场会、微信群立体宣传网,发放宣传资料3.35万份,镇村干部“敲门入户”走访1.5万家,实现政策宣传全覆盖。
政策引导上,该镇出台《黄花镇2025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统筹秸秆还田补贴资金,简化申报流程,激发农户积极性。同时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引导农户出售秸秆或参与收集增收,鼓励12家养殖场收购秸秆加工饲料,让秸秆从“负担”变“收益”,形成“我主动不烧”的良好氛围。
“田间包袱”成“绿色财富”
“秸秆用得好,就是‘绿色宝藏’!”黄花镇通过“还田+利用”双轮驱动,推动秸秆“一秆多用、多方受益”。 在还田环节,该镇整合合作社与大户农机资源,推行“低留茬收割—打捆离田—翻耕还田”一体化作业,预计完成碎草还田2.8万亩、打捆离田8000亩,同步扩种油菜6000余亩,实现“用地养地”结合。
针对收储难题,黄花镇扶持7家合作社及专业公司开展社会化服务,建成5个秸秆收储点,单点储力超千吨。此外,培育8家本土利用企业,引进镇外优质资源,将秸秆转化为燃料颗粒、有机肥、饲料等,年消纳稻草超3万吨,构建起资源化利用产业链。
“单打独斗”转向“协同共治”
“禁烧不是‘独角戏’,必须打好‘组合拳’。”黄花镇通过“科技赋能+责任闭环”,推动管控体系从“分散”走向“协同”。 该镇构建“县—镇—村—组”四级监管网络,落实“四包”责任制,联点干部全员下沉67个网格开展督导。依托7个“铁塔哨兵”高空监控,打造“人防+技防+机防”一体化监管模式,实现火点5分钟到场、7分钟扑灭、30分钟处置完毕。
此外,147名镇村组巡防员与80余名保洁员组成巡查网络,生态、农业、执法等部门14名骨干开展24小时专项巡查,以“零容忍”筑牢防线。
“秸秆治理重在久久为功。”黄花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结合机场净空保护要求,持续深化“三化”举措,为全省蓝天保卫战贡献“中部第一镇”力量。
>>我要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