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还田不见烟,望城这个镇是这样处理秸秆的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17日讯(全媒体记者 贺文兵)眼下正是中晚稻集中收割的时节,今日,记者来到望城区乔口镇的田间地头,不见往年秋收时秸秆焚烧的浓烟,曾经让农户头疼的秸秆“负担”,如今通过“分类施策、分区推进、多元利用”的科学模式,正成为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新招。

今年秋收时,不见往年秸秆焚烧的浓烟。 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贺文兵、通讯员黄世雄摄

  在乔口镇湛水村,种粮大户陈国华的稻田里一派繁忙景象。5台翻耕机呈“一字型”齐头并进,轰鸣声中,刚完成收割的稻草被机械就地粉碎,随后均匀翻入田间,原本板结的土地随之变得松软肥沃。“以前收完稻子,秸秆一把火烧了省事,可烧的时候浓烟呛人,还污染空气。”陈国华笑着说,如今秸秆直接还田,不仅省去了处理麻烦,还能改善土壤结构、提升耕地肥力。

  这一转变,源于乔口镇今年推出的秸秆综合利用新举措。为破解长期以来秸秆焚烧带来的污染难题,同时推动农业资源循环利用,乔口镇政府深入调研各村产业类别与区域实际,摒弃“一刀切”的处理方式,创新提出“分类施策、多元利用”模式。除组织专业队伍开展秸秆打捆回收,用于后续加工外,更将秸秆回田作为重点推进方向,通过政策引导、设备支持,鼓励各村更新翻耕设备,确保秸秆处理技术落地见效。

秸秆还田作业。

  “我们按镇里部署,把任务分解到每个片区,明确村干部、网格员为主体责任人,挨家挨户向村民讲解秸秆还田的好处。”湛水村农业专干熊文斌介绍,在村民的积极配合下,目前全村秸秆还田作业工作正稳步推进。

  据了解,乔口镇今年秸秆综合利用以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利用为主要途径,辅以其他多元利用方式,构建起“田间处理—资源转化—效益提升”的闭环体系。到今年底,乔口镇将基本解决中晚稻秸秆废弃和焚烧造成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让每一根秸秆都能“物尽其用”。

【作者:贺文兵】 【编辑:肖彪】
关键词:秸秆 乔口镇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