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歌帅”彭延坤走了 谁为他唱一夜“夜歌子”
今日一别,彭延坤版的长沙弹词已成绝响。让我们重温一下彭老的作品《悼潇湘》吧。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记者 任大猛
今天上午,湖南著名曲艺人彭延坤先生过世,众所周知,彭延坤为湖南著名民间艺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沙弹词传承人。
鲜为人知的是,彭延坤老同时亦是最具长沙低层文化特质的夜歌声中的“歌帅”,他所口述的《漫谈长沙“夜歌子”》已成为研究湖南及长沙民俗学最重要也最难得的一份文献资料。
1991年,我在湘潭一所学校读书时,因受当时民俗学老师王建章、杜坚及前来学校进行民俗学串讲的袁铁坚先生的“蛊惑”,刚满20岁的我,想按他们所说的方法,在长沙城内进行一番民俗学田野调查,因此通过我的姨爹傅执春找到长沙民间艺人彭延坤,不过我所调查的并不是后来他名满天下的弹词,而是至今不为人所知的他在夜歌场当“歌帅”,即长沙“弹四郎”所唱“夜歌子”的内容。
可惜,当时尚是学生的我,采访经验不足,并未想到录音,所幸的是还留下了对彭延坤老人进行民俗“夜歌子”采访的一些文字材料。
一、彭延坤谈到:中国首位驻外使节郭嵩焘也听过长沙夜歌子
出生于1937年的彭延坤,因小时候眼睛失明,走上了长沙弹词学唱及表演的道路,彭老一生荣誉亦得之长沙弹词。
擅长弹词说唱的彭老,在其人生路上,因社会发展原因,颇遇低潮。但彭延坤歌喉了得,头脑灵活,老人家在其少年及年轻时期,亦曾混迹于长沙街阎闾巷,于深更半夜,在长沙“弹四郎”的场合中,为丧家唱夜歌子,并成为享誉长沙“夜歌场”的著名“歌帅”。
直到上世纪90年代,长沙街巷人家逢有丧事在夜晚停棺期间,每逢夜深常有唱夜歌子者。夜歌子最初为长沙城市之中没有钱或钱很少的人家举办丧事之时,无钱备请儒释道之人前来办礼,就只好搞一面鼓一面锣, 请来几个街巷的下层人士, 唱一宵夜歌子, 以此作为对亡者的追祭。夜歌子在长沙城中,从清代同光年间,湘军帕首荷戈东征得胜归来后,越唱越精彩,越唱越富于地方特色,成为本地的一种潜藏于民间有富有特色的艺术样式。有钱人家因唱夜歌子能让丧事集聚人气,在大办丧事之时,亦不得不请来唱夜歌子者前来助兴。由此形成长沙精彩万分的夜歌子文化。
长沙的夜歌子文化是一种底层文化,一种潜文化,万分精彩,尤其在夜歌场中“斗杂嘴子”,颇被人认为极富长沙地区的策神文化,也见长沙人具有灵活性的精神。在晚清时期,也有人批评长沙的“夜歌子”文化,认为长沙丧事为长沙“一怪”,人们在丧事的场合,非但不悲哀,反而显出一种喜气洋洋,插科打诨的欢乐氛轩。但长沙夜歌子文化一直潜藏民间,外间无人知晓其真正底细,甚至夜歌子所唱具体内容也从来无人仔细记载,只到夜歌场中的亲历者彭延坤出现,人们才真正了解长沙夜歌子的具体详情。
彭延坤当时向我谈到,唱夜歌子的 一般都是社会上的小市民,以底层人物为主, 因没有文化,所唱夜歌,只要押韵, 什么话都唱得出来, 成为一种低级下流, 被人看不起的东西。但彭延坤出和我谈到了晚清出使西洋的著名文化人郭嵩焘。他说郭嵩焘在长沙也听过长沙夜歌子, 他认为唱夜歌子的人, 有天官之才, 可惜无天官之福。
彭延坤说,像他就是因为眼睛瞎子(他直言不讳,并无回避),也不能做其他事,所以夜晚无事,有人来请,他就来唱夜歌子。
我于1991年采访彭延坤时,彭延坤曾将他口述、请人整理出来的一本《长沙夜歌子集》手抄本,给我过目。可惜当时我没有想到应该借阅出来,去复印或手抄,如今这本《长沙夜歌子集》手抄本因彭的去世,不知是否还能找得到。但在长沙一些民间曲艺内印本中,我们仍能看到署名为彭延坤口述的《长沙夜歌子漫谈》一文,不得不说,这是研究长沙民俗最重要的一份文献。
二、彭延坤细说长沙夜歌子的兴衰
彭延坤说,长沙弹四郎中的夜歌子来源较古。周朝时即有所谓 “子夜歌”,应为夜歌子源头。但长沙夜歌子却是在长沙民间妇女纺纱时念唱的灯书一类歌本上自然哼唱而成。
彭延坤在长沙从事“夜歌子”行业时,听同时唱夜歌子前辈讲,正式为夜歌子配上锣鼓,已经到了清朝。起先,夜歌子只是底层民众,无钱办丧,只得请来下层社会二三歌师唱夜歌闹丧, 不使丧事太过寂寥,演变到后来,湘军镇压太平天国的时候,长沙人家在出殡前夜, 所有仪式均已举行完毕,富贵人家的孝子也需通宵守灵时,在下半夜也会招来宾客拥聚孝堂,旁听民间“歌帅”大唱长沙本土的夜歌子。
夜歌子最初内容包含 “二十四孝”、 “十月怀胎”等曲目,发展到后来,以锣鼓击节, 用通俗韵语,或颂唱亡者功德风范,或表彰贤慧子媳,或攻击对方失误疏漏, 或斥责忤逆子孙, 冷嘲热讽, 令人汗颜, 唇枪舌剑。每每多在唱夜歌子时,“歌帅”之间引起口角, 经办丧的孝子磕头拜谢,方才平息。至出殡前夕,唱 “辞别歌”,唱逝者生平,其语感人,令人泪泣不止。
到晚清时期,经维新变法运动,长沙风气一改,长沙民间此时已形成完整的夜歌子系统,但凡唱夜歌子,都有了开场白,也有了说词,唱一夜,临到天亮,还有收场歌等讲究。由此一直延续到民国,甚至新中国初期。文革期间曾经断绝,但改革开放后,又重新复燃。
我在2010年再遇彭延坤,他谈到,随着长沙的都市化进程加剧,会唱夜歌子者日少,看来长沙弹四郎中唱夜歌子之俗,不要多久就会断绝。
图说:在长沙弹词遭遇到冲击之时,彭延坤有意培养一些接班人。他觉得,一种行当能够延续下去的关键在于后续有人,有人则有了希望。然而,长沙弹词传承过程中必须“口传心授”的特点,对学习者来说难度极大。
三、长沙夜歌子怎么唱,斗杂嘴子“越策越开心”是其特色
彭延坤说,他所知的长沙夜歌子,都有开场歌, 用行话称,这叫 “喊报锤子”。
一般是这么几句话: “福雨赐粮, 天地开仓, 打扫孝堂地, 炉内装满香, 田君请到此, 家宅保平安” 。(当, 当)
接着所唱则为:孝家门前一树幡,幡上吊金牌,金牌上书七个字——奉请田君由此来。(当当)
彭延坤曾向我解释,田君就是“鬼”,唱夜歌子的本意因当是为鬼服务,让鬼开心,所谓媚鬼。鬼子拆开,就是田、儿、宏三字的下半部分,但因为鬼是新亡者,不能直呼为鬼,因此需要避讳,称其为田广、田庆、田诚通三位帅生。
当然,在长沙城内唱夜歌子,起首也有唱 “吉日开张,谨设灵堂,东至北,北至吉祥。男孝子归孝堂, 女孝子归绣房。 一不要啼啼哭哭, 二不要咒爹骂娘,三不要高声大叫,四定要和气商量,五要五伦和三党, 六要亲朋坐满堂,七不要七嘴八舌,八要句句讲贤良,九要言之有理,十要句句成双。天要乌云奔四方,大水茫茫奔长江。蛟龙奔到海里去,四路歌帅奔孝堂”。
这样的开场白就把搭棚办弹四郎唱夜歌子等一应注意事项全都说得清清楚楚了,可谓形式完整了。
1991年,彭延坤与我细谈时,我觉得他是很有文化的人。当时,他对我说,长沙夜歌子颇得 《楚辞·九歌》 之风韵, 唱完报锤子的开场白后就要唱这么几句: “春有稻, 夏有莲, 秋有菊花开满园,冬腊寒梅传消息, 阳雀催春又一年。 当, 当……”其时我在湘潭读书,谭松林和王澧华两老师反复讲了屈原的《九歌》,夜歌子中的这种语言表达,确有些《九歌》的意味。
在唱夜歌子 “报锤子” 时,彭延坤说,此时的场面是:用一人掌锣鼓,一人烧钱纸, 锣一停, 就要唱几句。 头歌唱完要烧煞。烧煞的时候, 拿钱纸一边烧一边唱: “神前亡煞烧在地, 屋檐童子禀告你(咚咚……)秦叔保, 尉迟恭……和你一起守财门。” 这就是请神,屋檐神、门神、井神、火神等一一都需请到。
图说:画家杨克起(左)创作了油画《听彭延坤弹嘭的嘭》。贺文兵 摄
唱夜歌子最能引人兴味, 也是夜歌子的高潮时段,唱夜歌子的人开始“斗起杂嘴子”来, 换成今天的话就叫做“越策越开心”。
一般来说, 夜歌的形式有对歌、 连歌、 斗杂嘴子、数来宝等数种表现形式,诙谐百出, 讥嘲四起, 随口编词, 互相戏弄, 暗中对骂, 但唱夜歌之人不能发气。 民间认为,因唱夜歌而发气,这是最“失格”之事, 如因唱夜歌子被讥讽而发生打斗, 更为行业内所不屑。夜歌子带有守灵排闷性质,常会唱一通宵,但也讲究最后要有收尾之歌。 收尾歌一般是劝慰和感谢丧事在身的东家和听众, 其歌曰:“我劝东家不要哭, 亡者身居千年屋。 茶酒落地纸成灰, 百般还是假慈悲。为人在世走一转, 第一莫争长与短。 眼睛一闭脚一伸, 只见黄土不见人。为人在世冒得搞,第一不要生烦恼。世间本是歇凉亭,人生百岁一场空。”
如今,长沙城内最会唱夜歌子的彭延坤,也是夜歌场上著名歌帅“细得哥”,他自己今日上午也走了。送他上路之时,长沙还有谁能为他也唱一夜诙谐的夜歌子呢?
对话彭延坤|唯愿长沙弹词后有来者
“政府这几年对长沙弹词已重视不少,我也是国家级传承人,但我已垂垂老矣,长沙弹词不能没有未来,因为它是祖先们的文化积淀,不能让它消失在岁月里。”彭延坤说。这几年他在老伴的帮助下,有时间便把记忆里的唱段录下来,之前录了一些短篇像《武松怒打观音堂》、《雷锋参军》等,近段又录了几个中篇像《冯兰桂打酒》等,“还有好多长篇像《杨家将》等,恐怕没得精力录了。”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