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头部突发“炸裂痛”!这种脑内隐患早筛查早安心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5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贺萍)湖南湘江新区50岁的李女士(化名),10月底在家做家务时,突然,一阵前所未有的剧烈头痛像闪电般击中她的脑袋。紧接着恶心、呕吐症状迅速涌来,站立都很困难。家人见状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将她送往湖南航天医院,被确诊为脑动脉瘤破裂。“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剧烈头痛、视力障碍,或有家族动脉瘤史,要尽早到正规医院神经内科进行评估,以免耽误治疗。”湖南航天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潘利红提醒。
患者送医后,医院迅速为其做了头部CT检查,结果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为脑动脉瘤破裂。因抢救及时,加上规范治疗,患者目前病情稳定。

潘利红介绍,脑动脉瘤是随时可能引爆的“致命炸弹”。它是由于动脉壁局部薄弱,被血流长期冲击形成的“气球状膨出”,就像自行车内胎鼓出的包,随时可能破裂。它并非罕见病,发病率7%至8%。平时沉默无声,身体偶尔也会通过一些细微的预警信号来提醒,如眼皮突然耷拉、看东西出现重影,毫无征兆的剧烈头痛,像“被锤子狠狠砸中”,伴随恶心呕吐、脖子僵硬等。一旦在情绪激动、血压骤升时破裂,就可能引发颅内出血,死亡率为30%至50%,幸存者可能面临偏瘫、失语等后遗症。脑血管造影是揪出这类隐患的关键手段。
要确诊脑动脉瘤,全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DSA)检查被医学界公认为“金标准”。医生会在患者大腿根或手腕处的动脉扎一个小口,插入细如发丝的导管;通过导管注入少量造影剂,造影剂会顺着血流到达脑血管;借助影像技术“减去”骨骼和脑组织的干扰,让脑血管清晰显形。这种检查可以动态呈现动脉瘤的大小、位置和血管壁细节,为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精准依据。相当于给血管拍了一部“高清动态电影”。

脑血管造影属于有创检查,存在轻微风险,比如造影剂过敏、穿刺部位血肿等,但发生率不到1%,且辐射量远低于安全阈值。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做造影,可以先通过CT血管成像(CTA),或核磁血管成像(MRA)进行无创初筛。只有初筛发现异常,或者有高血压、动脉瘤家族史等高危因素,才需要进一步做DSA确诊。
潘利红表示,动脉瘤恐怖,但并非不可控,查出动脉瘤也不必恐慌。如果造影确诊为动脉瘤,医生会根据大小和位置来评估风险。小型、无症状的动脉瘤,只需定期复查,并控制好血压、避免情绪激动。若动脉瘤较大或有破裂风险,可通过介入手术,用栓塞材料“堵住”动脉瘤,相当于给“炸弹”装上安全阀。
>>我要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