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孕妈会在孕期遭遇“难言之隐”,四种办法来缓解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30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姚小佳 朱文青)“医生,我刚才排便出了血,会不会影响宝宝啊?”孕26周的林洁(化名)忧心忡忡地走进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她昨天排便时突然出现肛门区疼痛不适,伴鲜红色血液流出,瞬间便慌了神立即到医院就诊。产科副主任医师唐玉艳接诊后,确诊林女士患的是孕期痔疮。在产科门诊发现,约70%的孕妈会在孕期遭遇痔疮,对此,需采用科学的破解方法。
患者的孕期痔疮,藏着三个核心原因
唐玉艳问诊后发现,患者的痔疮早有苗头。从孕中期开始,她爱吃蛋糕、馒头等精加工食物,以及炸鸡等油炸食物、奶茶饮料等,却很少吃蔬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加上内心对怀孕的恐慌,基本不活动,每天窝在沙发上,于是出现便秘。排便时越用力,肛门越疼,直到出现便血。
可见,孕期痔疮不是偶然,而是身体为孕育宝宝发生的连锁反应,林女士的情况就藏着三个核心原因。
第一,激素“帮倒忙”。孕期孕激素大幅增多,虽能让子宫放松以容纳胎儿,却会“误伤”直肠周围血管,让血管壁弹性下降,变得松弛。血管一松弛,就容易在压力下扩张充血,慢慢鼓成凸起的痔疮。
第二,子宫“压迫力”。随着孕周增加,子宫从拳头大小长成西瓜大小,会不断向下压迫盆腔。这一压直接挤得直肠“喘不过气”,肠道蠕动变慢不说,直肠周围静脉血液回流也受阻,血液像堵在水管里一样淤积,时间长了就形成痔疮。
第三,便秘“火上浇油”。林女士爱吃精致的高碳水、高油脂食物,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加上久坐不动,肠道蠕动变慢,大便在肠道停留过久,变得干硬。排便时越用力,对直肠血管的挤压越严重,原本轻微的充血直接变成突出的痔疮,引发便血。
孕期痔疮的不适,用四种办法来缓解
饮食要调节。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芹菜、菠菜、燕麦、杂粮等,利于通便。同时每天喝1500至2000毫升温开水,保持肠道湿润。
清洁要温和。排便后不要用干硬的卫生纸用力擦,建议用温水冲洗肛门(水温37℃左右),冲洗后用柔软的毛巾或湿厕纸轻轻蘸干,保持肛门周围干燥清洁,能有效减少炎症和疼痛。
姿势要调整。坐着时可在椅子上放一个柔软的坐垫(比如痔疮专用气垫),减少臀部对痔疮的压迫。排便时尽量用蹲坑,如果是坐便器,可在脚下垫个小板凳,让膝盖高于臀部,这个姿势能让直肠更顺畅,减少排便用力,避免痔疮加重。
必要时用药。如果痔疮疼痛、便血明显,可在医生指导下用孕期安全的药物。如一些外用的乳膏或栓剂,能在痔疮表面形成保护膜,缓解疼痛和出血,对胎儿无不良影响。
同时,唐玉艳还建议,孕妈每天慢走20~30分钟、做简单的孕期凯格尔运动,能促进肠道蠕动、减少便秘,温和运动对母婴都有益。养成规律排便习惯,比如晨起或饭后尝试排便,有便意及时解决。体重别超标,孕期饮食结构要均衡,过量吃精致碳水及高油脂食物,容易让体重增长过快,既增加子宫对盆腔的压迫,又可能加重便秘。孕期体重增长应根据孕前体重指数控制在合适范围,不可增长过多。
>>我要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