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送健康,中国(湖南)第22批援津医疗队深入矿区义诊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28日讯(全媒体记者 傅容容 通讯员 李洁 高菊华)近日,中国(湖南)第22批援津巴布韦医疗队的车辆驶离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朝着东边的萨比星矿山行进。近6小时的车程,从平坦公路逐渐过渡到崎岖土路,车身在持续颠簸中向前,窗外掠过广袤的旷野与零散的村庄。这段被红土与尘埃标记的远征,承载着中国医者将健康送至最需要之处的坚定使命。

医疗队与矿山工作人员合影。均为通讯员供图

路途遥远,使命在肩

漫长的路途不仅考验着队员们的体力,更让他们深切体会到偏远地区居民看病的困难。也正因如此,医疗队一行在抵达萨比星矿山后未作停歇,迅速在矿山活动板房中搭建起临时诊台。呼吸内科、普内科、普外科、骨科、泌尿外科、中医科、麻醉科、儿科、放射科……一座涵盖多学科的“移动医院”在尘土中扎根,静候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

医疗队队长郑兴友在启动仪式上表示:“我们带来的是中国人民的情谊与祝福,希望用专业的医疗服务,切实守护每一位矿工兄弟的健康。”随后,他代表医疗队向矿山捐赠了一批常用药品和急救物资,以实际行动传递跨越山海的医者仁心。

有限条件,仁心无界

在设备有限的现场,医疗队的专业与温度照亮了矿山的诊疗室。呼吸内科与普内科两位女医生专注筛查因长期接触粉尘可能引发的呼吸系统问题,他们一边演示防尘口罩的正确佩戴方法,一边讲解矽肺等职业病的早期征兆与预防知识,将“防大于治”的理念深植人心;同时,也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患者制定了个性化防治方案。

中医科熊熙医生带领矿山工作人员练习“八段锦”。

中医科的治疗区排起了长队,针灸与拔罐的神奇疗效引来阵阵赞叹。中医科熊熙医生不仅在诊台前施治,更带领矿工朋友们练习中国传统养生功法“八段锦”,在舒缓的一招一式中传递“未病先防”的东方智慧。

中医科熊熙医生带领矿山工作人员练习“八段锦”。

骨科医生也是现场最忙碌的诊台之一,面对大量的肌肉劳损和关节旧伤,通过专业手法检查,精准判断伤情,为矿工们制定了详尽的康复训练计划和后续治疗路径。泌尿外科医生针对当地高发疾病进行了细致筛查,为许多“隐忍不言”的患者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就医指导和治疗方案。听诊器、血压计、便携超声、心电图机——有限的设备成为连接医患最坚实的桥梁。在一阵活动中,医疗队不仅诊治疾病,更通过“第一目击者”培训,将急救技能手把手教给矿工,为矿山筑起一道生命防线。

健康相连,情谊长存

在短短两天内,医疗队在矿区成功开展了诊疗服务,累计接诊超过200人次。数字背后,是200多次耐心的沟通、200多份安心的承诺,更是中津友谊在基层健康领域的生动注脚。当车队再次启程,缓缓驶入暮色,他们留下的不仅是药品与知识,更是一段关于守护与希望的温度记忆。这条颠簸之路,因为他们,成为守护健康的生命之路。

【作者:傅容容】 【编辑:肖彪】
关键词:援非 津巴布韦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