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耳朵长出来了!”历时1年、经3次精密手术,他们为10岁男孩“雕”出新耳朵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9月25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云龙 通讯员 谢燕芝 张博)“妈妈快看,我的耳朵长出来了!医生用了什么魔法呀?以后再也没人说我是没有耳朵的小孩了!”今日,湖南省人民医院整形与激光美容科病房里,10岁男孩小瑞(化名)对着镜子反复打量自己的新耳朵,激动地与母亲分享这份喜悦。记者了解到,这份惊喜的背后,是医院团队历时一年、通过三期精密手术,为小瑞从“零”到“有”打造出形态与功能兼具的耳廓,让他重获自信人生。

湖南省人民医院整形与激光美容科团队为先天性无耳患儿做手术。 均为长沙晚报通讯员谢燕芝、张博供图

小瑞家住娄底市涟源市,自出生起就患有先天性右侧耳廓外观异常。随着年龄的增长,外形上的差异让小瑞逐渐变得敏感、自卑,也成了父母心中的一块心病。为了给孩子寻求专业治疗,一家人几经辗转,来到湖南省人民医院整形与激光美容科,希望能在这里为孩子“补”上缺失的耳朵。

入院后,整形与激光美容科主任李高峰立即带领专家团队对小瑞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评估。考虑到家长对治疗方案的担忧,团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讲解手术流程、技术原理及预期效果,同时借助生物力学模拟与三维影像重建技术,为小瑞量身定制了独创的分期塑形方案。“该方案不仅要保留组织活性,让新生耳朵能和头颅自然贴合,还要考虑孩子当下的恢复情况,更要预判十年后生长发育带来的变化,每个细节都得经得起时间考验。”李高峰介绍,从肋软骨的精准取用到皮肤张力的动态调整,团队每一步都反复推敲,力求达到最佳效果。

历经12个月的精心筹备与三次精密无间的手术,团队如同雕塑家一般,以严谨且有序的节奏层层推进手术:一期手术为新耳廓“打地基”,构建血运保障;二期手术“建框架”,搭建出立体的耳廓支架;三期手术“精装修”,通过精细操作完善耳廓的美学细节。最后,当绷带缓缓揭开时,一只形态逼真、触感柔软的新耳朵跃然眼前,在场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这不仅是医学领域重大的突破,更是一个孩子重获自信的崭新起点。

“现在,孩子每天都要照十几次镜子,走路都昂首挺胸的,整个人像换了个人似的!”小瑞的母亲看着孩子的变化,激动得眼眶泛红,“千言万语难表感激之情,能遇到这么技术精湛的团队,是孩子和我们家庭的幸运,真的谢谢你们!”

李高峰介绍,此次手术采用自体肋软骨作为耳廓支架,能最大程度保障安全性,同时通过微创技术将取骨创伤控制在2至3根软骨范围内,就像在墙壁上取走几块砖却不影响整体稳固一样,既能满足手术需求,又能减少对孩子身体的影响。

“7至14岁是先天性耳廓畸形患儿的黄金干预期。”李高峰提醒,这个阶段孩子的肋软骨弹性最佳,耳再造材料优先选择自体肋软骨,安全性更高,且术后恢复能与生长发育同步,能让耳廓形态随着身体成长自然适配。李高峰也呼吁社会各界给予先天性畸形患儿更多理解与支持,让他们在关爱与先进医疗技术的助力下,自信拥抱未来。

【作者:杨云龙】 【编辑:肖彪】
关键词:先天性耳廓畸形 湖南省人民医院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