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以下宝宝能不能吃盐?答案让90%家长意外|“减盐减油”进行时⑱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30日讯(全媒体记者 徐媛 通讯员 宁娟)父母亲手制作的辅食,对宝宝健康成长至关重要。长沙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中心副主任医师马祺今日提醒,宝宝辅食过早过量摄入油盐,不仅会加重宝宝肾脏的负担,还会增加成年后高血压的风险,也是婴幼儿肥胖、挑食的重要诱因。

  何时添加油盐?遵循宝宝发育节奏

  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我国6岁以下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达6.8%和3.6%。培养清淡健康的饮食习惯,应从宝宝第一口辅食开始。

  马祺介绍,宝宝对油盐的需求随年龄变化显著,0至1岁时,不加盐,需加油。

  这个阶段,盐绝对禁止额外添加!母乳、配方奶及天然食物(如鸡蛋、瘦肉、蔬菜)中的钠已完全满足0至1岁宝宝的需求。盐是靠肾脏代谢的,宝宝肾脏发育不完善,过量盐分会增加肾脏负担,长期可能影响肾脏功能。

  油应该在6月龄后需添加。脂肪占婴幼儿总能量的40%至50%,对大脑的发育非常重要。6月龄后添加辅食时家长可在制作完成的辅食中滴入几滴(2-3克/天)富含α-亚麻酸的植物油(如亚麻籽油、核桃油),帮助宝宝获取必需脂肪酸(如DHA、ARA),促进大脑和视力发育。

  宝宝1至3岁时,要遵循少量添加,逐步引入的原则。

  “盐在1岁后可尝试极少量添加,但非必需,强烈建议延迟添加。”马祺建议,应优先利用食物天然味道(如番茄的甜、菌菇的鲜)。如需添加,务必严格控制量,此阶段仍是宝宝味蕾发育和饮食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油可以按每日推荐量逐步增加。烹饪方式首选蒸、煮、炖、煨、凉拌。少让宝宝吃煎炸食品,因为油炸食品不但会损害血管健康,还可能干扰内分泌系统,增加儿童性早熟的概率。

  添加多少?科学量化是核心

  “盐一定要控制总量。”马祺介绍,盐指所有来源的钠总和,包括食物本身、添加的盐、酱油、蚝油等调味料。

  所以,日常要警惕“隐形盐”。成品肉松、儿童酱油、面条、饼干、海苔、奶酪等钠含量可能很高。家长购买时务必看清营养成分表“钠”含量,选择低钠产品,并计入宝宝每日盐总量。

  用油时,要使用带刻度的控油壶,直观控制全家每日用油总量,避免宝宝辅食超标。

  优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如橄榄油、茶籽油(可低温烹调)、亚麻籽油、核桃油(适合凉拌)、葵花籽油、大豆油(适合低温炒)。

  避免动物油,猪油、黄油等饱和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高,宝宝难消化,易引发腹泻。

  用油注意在菜泥、肉泥快出锅时滴入,能保留营养。交替使用不同油类,均衡脂肪酸的摄入。

  0至3岁是宝宝味觉偏好和饮食习惯养成的黄金窗口期。营养的本质是让食物回归天然本味,科学减盐减油不是剥夺美味,而是引导宝宝爱上天然健康味道,为其终身健康奠基。

  同时,家长要定期带宝宝进行健康体检。通过体检来监测体重、身高、血压等生长发育情况,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特殊儿童,例如肥胖、过敏、肾病患儿,更需严格控制盐油摄入。

  相关链接:

  这些用油用盐误区,你知道吗?

  误区1:“不吃盐没力气”

  错!宝宝力气来自充足的能量(奶、主食、肉蛋)和运动,与吃盐无关。

  误区2:“大人尝着没味道,宝宝会不爱吃”

  错!宝宝味蕾比成人敏感数倍,大人觉得口味淡对宝宝可能正合适。切勿用成人的口味来判断。

  误区3:迷信“儿童酱油/食品”

  警惕!很多“儿童”食品含钠量依然很高。家长务必自习查看营养成分表中“钠”的含量,选择真正低钠的食品。

  误区4:“油越少越健康”

  片面!必需脂肪酸对宝宝的发育至关重要,缺乏会导致发育迟缓。添加油的关键是选对油、控好量、避开动物油。

【作者:徐媛】 【编辑:肖彪】
关键词:宝宝 减盐减油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