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接力!十二年前“淋过雨”的他,十二年后为另一个生命“撑伞”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30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云龙 通讯员 姜新任)十二年前,作为白血病患者的家属,彭先生在无助的等待中,深刻体会了“淋雨”的刺骨寒意。十二年后,接到“初步配型成功”的电话,他毫不犹豫同意为一个陌生血液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今日,记者从长沙市红十字会了解到一则“生命接力”的暖心故事。

今年8月初,彭遥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为一个陌生的血液病患者送去“生命种子”。长沙市红十字会供图

  十二年前,他深刻体会了“淋雨”的感受

  “一个月前接到长沙市红十字会的电话时,‘初步配型成功’几个字撞进我的耳朵,十二年前的慌张涌上来,却多了份笃定——‘我同意’。高分辨配型、体检,直到20多天前躺在捐献床上,看着造血干细胞混悬液顺着导管流进血袋,听着机器的嗡鸣声,我忽然想起泰戈尔的《用生命影响生命》。”彭遥(化名)平静地说。

  在他舒缓的语气中,我们听到了一个“曾经淋过雨 ,如今为他人撑伞”的感人故事。

  十二年前,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一条走廊里,消毒水的味道里裹着彭遥二十岁的颤抖。他的姐姐躺在病床上,急性白血病诊断书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把全家人困在绝望里。那时候,中华骨髓库只有100万库容,全国成功捐献的案例才3000多例。“期待中华骨髓库里的全相合,又害怕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临时悔捐,病友圈里每个人提起非亲缘配型都带着怯意,我们太懂那种‘淋着雨’的滋味了,所以连对‘可能来的伞’都不敢抱太多期待,最终和多数家庭一样,把希望系在亲缘配型上。”彭遥回忆道。

  “我躺进捐献室的那天,针头刺入时没敢看,只攥着拳头想:只要能让姐姐多撑一会儿,这点疼算什么。可命运没给我们太久的晴天,几年后她还是复发了,我才懂,有些告别不是输给了风雨,是我们真的并肩撑过伞。”彭遥说,那些在病房外咬着牙哭的深夜,看着缴费单红了眼眶的瞬间,被未知的恐惧攥住的时刻,让他刻骨地记得淋雨的冷。但也是那段日子,他收到过病友家属分享的家乡菜,也被护士悄悄多留的一盏夜灯暖过。这些细碎的善意像种子落进他的心里——原来痛苦最珍贵的馈赠,是让人在湿透之后,更想为别人挡挡雨。

  “当年我淋过的雨,不想再让别人独自承受”

  后来,彭遥总想起那些温暖,参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月捐计划,也加入了腾讯公益“白血病我不怕你”项目,帮助勇敢的白血病患儿打败身体里的“小怪兽”,总觉得多做一点,就能让和姐姐一样的人少挨些“淋雨”。

  4年前生日那天,他走到爱心献血屋,在造血干细胞捐献同意书上签字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当年我淋过的雨,不想再让别人独自承受。”

  一个月前接到长沙市红十字会配型电话时,彭遥毫不犹豫就“同意”了。“十二年过去了,如今中华骨髓库的库容已达362万人,全国捐献案例突破2万例,而我有幸成为第20726个撑伞的人。”彭遥说,这个数字背后藏着太多人的重量:家人默默地陪伴是托住伞柄的手,单位特意调整的工作安排是避雨的屋檐,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年复一年的奔波是撑伞人脚下的路。

  经过高分辨配型、体检,今年8月初,他来到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毅然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为一个陌生的血液病患者送去“生命种子”。“捐献那天,捧在手里的鲜花和证书是暖的,但我清楚,这份撑伞的勇气,从来不是孤军奋战。”彭遥说。

  有人说,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总想给别人撑把伞。其实哪只是撑伞呢?是想把当年接收到的鼓励、勇气,都缝进新的伞面里;是想让那个在雨里发抖的人知道,有人懂你的冷,也有人愿意陪你等晴天。就像泰戈尔说的“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光,走出了黑暗。”对承受病痛折磨的人来说,这道光或许就是一把伞——未必能挡住所有风雨,却能让接过伞的人知道:你不是一个人在淋雨。

  从“受助者家属”到“施助者”,彭遥捐献造血干细胞是对“生命影响生命”这一箴言最有力的践行,更是爱与希望生生不息的传递与回响!“愿善意像涟漪,一圈圈荡开去,总有一天,雨过天晴。”彭遥感慨道。而雨过天晴,是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期待的明天。

【作者:杨云龙】 【编辑:刘可馨】
关键词:捐献造血干细胞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