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预演+镜下精准操作,18岁小伙术后重返篮球场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30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云龙 通讯员 王姣)篮球场上的急停跳跃、绿茵场边的冲刺变向,是运动爱好者最热血的时刻。可一旦膝关节的“稳定卫士”——前交叉韧带受损,尤其遭遇二次断裂,不仅会让“运动梦”搁置,更会给诊疗带来重重考验。记者今日从长沙市第四医院获悉,该院骨科六病区(关节、骨病与运动医学)凭借精湛的技术,成功为18岁篮球爱好者小方(化名)完成前交叉韧带二次翻修手术,帮助他重启运动人生。
“当时膝盖‘咔’地响了一声,疼得我直接站不起来,休息一下不仅没有好转,反而还出现膝盖肿胀、走不了路,我心里一下子就慌了——就怕像两年前那样,好久都没法打球。”回忆起受伤瞬间,小方的语气里仍带着后怕。
作为一名篮球爱好者,小方在两年前的一次运动中不小心损伤了右膝前交叉韧带,在当地医院接受了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术后恢复良好,小方便继续投入到他热爱的篮球运动中去了。然而近日,小方在一次篮球比赛中不慎扭伤,当时感觉右膝剧痛,有过韧带损伤经历的小方立刻意识到,右膝可能又出问题了,于是迅速赶往长沙市第四医院骨科六病区(关节、骨病与运动医学)门诊。
经过详细检查,小方被确诊为右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二次损伤,伴右膝半月板损伤。小方沮丧不已:“以后是不是就不能打篮球了?”
长沙市第四医院副院长魏利成博士、骨科六病区副主任王穗源带领团队进行了术前3D打印规划,对小方的病情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和深入的讨论,最终决定采取右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翻修重建+外侧半月板修整缝合术。
“此项手术操作难度大,对手术医生的技术能力、关节镜操作能力都有极高要求,稍有偏差就有可能造成翻修失败或预后不佳。所以,手术团队在术前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演练。” 魏利成介绍。
首先是肌腱来源选择这一关键问题:第一次韧带重建时,小方已取用同侧小腿的肌腱,此次翻修若再用同侧组织,不仅供区条件不足,还可能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经过反复评估,手术团队决定取用小方对侧小腿的自体肌腱进行重建,既保证了生物相容性,又降低了感染风险。
其次,翻修手术中隧道位置如何定位是面临的又一难题——离初次隧道太近,易导致骨壁强度不足断裂,太远则可能影响韧带张力引发术后不稳。手术团队术前利用3D打印技术还原小方膝关节解剖结构,反复模拟隧道定位,为术中精准操作打下了基础。
术中,手术团队凭借丰富的关节镜操作经验,精准化解了术前预判的难点,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小方恢复良好。“这次我真的是太害怕了,生怕以后再也不能运动了,感谢你们帮助我渡过了难关。等我恢复好了,还能重返球场!”出院前,小方开心地说。
王穗源提醒,专业运动员和运动爱好者是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高危人群。如果前交叉韧带损伤治疗后继发半月板、关节软骨等重要结构的损害,可能导致膝关节退变和骨性关节病的早期发生,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运动。
如果在运动过程中发生膝关节异响、疼痛、急性肿胀、行走不稳、关节晃动等交叉韧带损伤的症状,可以按照“RICE原则”(Rest休息、Ice冰敷、Compression加压包扎、Elevation抬高患肢)进行急救处理后,及时到正规医院关节外科就诊。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