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榜样!20余年用3万例手术温暖患者心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9日讯(全媒体记者 徐媛 通讯员 王鑫)在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即将来临之际,湖南省卫生健康委、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组织开展了2025年湖南“最美医务工作者”推荐评议和宣传发布活动。经各地各单位推荐、资格审查、网络展示、集中评议、公示等程序,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主任、主任医师陈向东被推选为2025年湖南“最美医务工作者”。
在湖南省眼科医学界,提起陈向东教授的名字,患者和同行无不交口称赞。从医二十余载,他始终坚守临床一线,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诠释着“医者仁心”的真谛。作为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主任、湖南省眼科疾病(中医)临床研究中心主任,他不仅在学术上引领行业发展,更以一颗赤诚之心守护着万千患者的“光明世界”。
面对疑难眼病,他从不轻言放弃
陈向东教授常说:“医生的天职就是治病救人,患者的信任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自踏入医学殿堂的那一刻起,他便立志成为一名让患者信赖的好医生。二十多年来,他始终保持着对医学事业的热爱与敬畏,年均接诊患者5000余人次,累计完成各类眼科手术3万余台,其中不乏高难度的白内障、玻璃体切除等手术。
面对疑难眼病,他从不轻言放弃。曾有一位来自福利院的小患者,因先天性白内障导致视力发育受阻,家庭贫困无力承担高昂手术费用。陈向东得知后,主动联系公益组织,在他的操刀手术下,孩子重获清晰“视”界。这样的故事,在陈向东的从医生涯中不胜枚举。
作为湖南省卫生健康高层次人才中西医结合眼科学学科带头人,陈向东教授深知,唯有不断创新,才能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他带领团队攻克多项眼科难题,尤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等疑难眼病的诊疗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他用“内界膜翻瓣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显著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此外,他结合中医特色,研发“丹黄明目汤”等中药复方,推动中西医结合眼病治疗的发展,使许多传统西医难以解决的慢性眼病患者受益。
如今,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已成为湖南省中医眼科临床研究中心,医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项目更是入选国家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结合协作项目,为全国眼科医学的发展贡献了“湖南智慧”。
心系基层,足迹遍布偏远山区和贫困县市
“医生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三甲医院的手术台上,更在于能否让基层百姓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这是陈向东教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多年来,他积极参与“健康光明行”“复明工程”等公益活动,足迹遍布湖南偏远山区和贫困县市。
在邵阳、浏阳等医疗资源匮乏地区,他带领团队为数千名白内障、青光眼患者实施手术,让许多因经济困难而长期失明的老人重见光明。一位80多岁的苗族老奶奶术后激动地说:“我以为这辈子再也看不见了,是陈医生让我又看到了孙子的笑脸!”
除了义诊,他还致力于基层医生的培养,定期举办眼科技术培训班,为县级医院培养骨干医生,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他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提升基层医疗水平,才能真正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在患者眼中,陈向东教授不仅是一位医术高超的专家,更是一位温暖贴心的“家人”。他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耐心倾听每一位患者的诉求,细致解答疑问。
一位曾接受上睑下垂矫正手术的患者回忆:“陈医生不仅治好了我的眼睛,还一直关心我的恢复情况,每次复查都亲自检查,让我特别感动。”正是这样的真诚与负责,让他赢得了无数患者的信赖与尊敬。
在医德医风建设上,他以身作则,坚决抵制行业不正之风,并告诫年轻医生:“医生的尊严来自专业和良知,而不是金钱。”他的高尚品格深深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位同事和学生。
薪火相传,让年轻一代站在更高的起点上
作为湖南中医药大学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陈向东教授始终把培养青年医生视为己任。他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临床教学中倾囊相授,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眼科医生。他的学生中,许多人已成为省内各大医院的骨干力量。
“医学是不断发展的,我们要让年轻一代站在更高的起点上。”陈向东积极推动国际学术交流,多次邀请国内外知名眼科专家来湘讲学,并选派优秀青年医生赴海外进修,为湖南眼科医学的未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专家门诊到手术台,从学术研讨到基层义诊,陈向东教授用仁心仁术书写着医者的责任与担当。
他坦言,从穿上白大褂的那天起,便将“为更多眼疾患者点亮希望之光”当作毕生追求。而这份对生命的敬畏、对职责的坚守,正是他用行动对“最美医务工作者”内涵的生动诠释。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