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娃打鼾两年变“腺样体面容”,别盲目等待腺样体萎缩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7月17日讯(全媒体记者 徐媛 通讯员 彭湘粤 喻小芳)家住岳麓区的6岁男孩子扬(化名),2年多前出现睡眠打鼾,还伴有张口呼吸、憋气、出汗等不适症状,经过检查诊断为“双侧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虽然医生建议手术,但家长坚持保守治疗,直到孩子出现下颌后缩等“颜值”影响,这才来到湖南省儿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后子扬的症状明显改善。今日,记者从湖南省儿童医院获悉,7月1日至15日,省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已为403名“呼噜娃”进行手术治疗。

省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主任医师黄敏介绍,腺样体位于鼻咽顶与后壁交界处,是人体的淋巴组织,出生时就存在。通常,腺样体在6至7岁时可增长至最大,多数在10岁左右时逐渐萎缩,约70%至80%的孩子,腺样体会在其青春期前萎缩,大多数成人后基本消失。对此,经常有家长希望保守治疗,等待腺样体萎缩,然而,根据文献报道仍有20%至30%的孩子,腺样体可能持续肥大到成年。

“等待腺样体萎缩的代价可能很大。”黄敏解释,小儿夜间睡眠打鼾,特别是重度打鼾,使呼吸道气体交换受阻,血氧含量下降,可致大脑缺氧,还可以影响心脏血液供应。长期张口呼吸,影响颌面骨发育,产生高拱腭、牙列不齐、鼻中隔偏曲等,且常有鼻孔小、上唇短厚外翻、下颌下垂、面部表情呆滞等表现,呈现出“腺样体面容”,重者可发生鸡胸。增大的腺样体可能堵塞咽鼓管的开口,导致渗出性中耳炎,影响听力,甚至还可影响生长激素的释放,使生长发育受影响,导致身高、体重低于同年龄的正常小孩,身体抵抗力降低,易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示意图

“虽然手术切除是有效方法,但并非所有腺样体肥大都需要立即进行手术治疗。”黄敏表示,引起儿童打鼾最常见的疾病是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鼻炎、鼻窦炎等。此外鼻腔、鼻咽部肿瘤,鼻息肉、鼻咽部先天狭窄、后鼻孔闭锁、小下颌等也可引起打呼噜,肥胖也是孩子常见的打鼾原因之一。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如腺样体肥大的程度、症状严重程度、年龄以及是否伴随其他并发症等因素,以及鼻内窥镜、睡眠监测等专科检查综合判断,进而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症状较轻、腺样体肥大程度不严重的孩子,可先采取药物治疗、观察随访等保守治疗措施。

医生提醒,只有在腺样体肥大症状严重,影响孩子的呼吸、睡眠和生活质量,或者伴随其他严重并发症如中耳炎、鼻窦炎等,且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才会考虑手术治疗。因此,发现孩子打鼾、张口呼吸,夜间睡眠不安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听从医生的建议,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作者:徐媛】 【编辑:肖彪】
关键词:打鼾 湖南省儿童医院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