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防范登革热、高温中暑等!长沙疾控发布7月健康提醒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7月5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云龙 通讯员 邱劲松)7月热浪来袭,暑假开启,人员流动频繁,而持续高温、闷湿的天气适宜蚊媒生物和病原体的繁殖。今日,长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长沙市卫生综合监督执法局)提醒市民:增强防病意识,注意防范登革热、狂犬病、食物中毒和高温中暑。
做好防蚊措施,预防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媒介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患者在感染后1至14天即可出现症状,临床特征为突起发热、全身疼痛、皮疹、出血及白细胞减少等,多数病例病情较轻,少数病例可发展为重症登革热,表现为严重出血、休克及重要脏器损伤。随着假期人员跨境、跨区域流动频繁,市民需防范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风险。
长沙市疾控中心专家建议市民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保持环境卫生:清除积水、翻盆倒罐、清理房前屋后垃圾,对种养的水生植物勤换水并清洗根须,消除伊蚊孳生地。
做好灭蚊措施:家中安装纱门、纱窗和蚊帐等防蚊设施,使用蚊香、灭蚊剂等杀灭室内成蚊,户外活动时穿着长袖长裤、合理使用驱蚊剂避免蚊虫叮咬。
注意安全出行:出行前提前了解目的地登革热疫情动态,旅途中做好防蚊措施,出行后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出现相应症状及时就诊。
闷热天气易使动物烦躁,谨防狂犬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人兽共患病,主要通过携带病毒的唾液,由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潜伏期多为1至3个月,临床主要表现为特异性恐风恐水、兴奋、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一旦发病,病死率接近100%。闷热天气易使动物烦躁,衣着单薄更易被咬伤,若意外暴露后未及时进行规范处置,存在狂犬病发病风险。
长沙市疾控中心专家建议市民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及时处理伤口、接种疫苗:如果不慎被猫、狗等小动物抓、咬伤,或破损皮肤或黏膜被动物舔过,用肥皂水(或者其他弱碱性清洁剂、专业冲洗液)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彻底冲洗所有咬伤和抓伤处约15分钟,尽快到就近暴露预防处置门诊进行伤口处置、疫苗接种等暴露后预防处置。
避免接触流浪动物:不要逗弄流浪猫、狗等动物,不要打扰正在进食、睡觉或看护幼崽的狗。
文明养宠、接种疫苗:家犬、猫应接种兽用狂犬病疫苗,带狗外出或遛狗时要佩戴牵引绳,防止咬伤他人。
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预防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指摄入被细菌、病毒、寄生虫、化学物质等有害因素污染的食物后,引起的急性胃肠道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通常在进食后短时间内发病,具有潜伏期短、发病急、症状明显等特点。
长沙市疾控中心专家建议市民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生熟食品应分开:加工食物时生熟要分开,熟食要用专用案板、刀具和盛放容器,避免交叉污染。
做到“四不”:不吃未烧熟煮透的食物,不吃不干净的水果和蔬菜,不吃来历不明的食物,不采摘和食用野生蘑菇及野生植物。
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加工食品前等要洗手。
合理安排室外工作和活动,小心高温中暑
中暑是指长时间暴露在高温和热辐射环境下,引起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胸闷、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升高等,严重者大汗淋漓、血压下降、晕厥、肌肉痉挛,甚至发生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户外工作者、老人小孩及慢性病患者更容易发生中暑。
长沙市疾控中心专家建议市民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合理安排室外工作和活动:尽量避免在正午时段在室外工作和活动,若必须外出,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配备遮阳帽、遮阳伞,并做好涂抹防晒霜等防晒措施。如出现中暑症状时,及时进行降温补水,如果症状还不能缓解,应及时就医。
及时补水:在高温天气下,养成少量多次饮水的习惯,最好选择白开水、淡盐水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注意休息、合理膳食:保证充足睡眠,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吃蔬果,适当补充蛋白质,保持室内环境凉爽,合理使用空调、电风扇等降温设备。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