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频1个多月竟查出肿瘤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6月25日讯(通讯员 黄凯凤)63岁的刘女士独自生活多年。30年前,她因“卵巢巧克力囊肿”接受了开腹手术;2000年,又因月经量过多切除了大部分子宫。术后多年,身体还算安稳。

然而近日,她开始频繁跑厕所,有时不到半小时就想解小便,该症状持续了1个多月,但没有尿急、尿痛或血尿。在当地县医院进行了一次超声检查,发现盆腔内竟藏着一个约140毫米×112毫米的巨大囊性包块。内部结构复杂,可见多条分隔。这个结果让刘女士倍感压力,她立刻动身,找到湖南妇女儿童医院妇科郑群芳主任问诊。

郑群芳仔细评估了刘女士的病情和复杂的既往手术史。考虑到肿物巨大且性质不明,她决定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进行探查和切除。手术由郑群芳亲自主刀,术中情况比预想的更复杂:盆腔粘连严重,肿物与周围组织致密粘连。郑群芳主任团队凭借精湛的技术,在腹腔镜下耐心细致地分离粘连(行盆腔粘连松解+肠粘连松解),完整切除了盆腔的巨大病损。

卵巢交界性肿瘤是一种在病理学上介于良性卵巢肿瘤与恶性卵巢癌之间的肿瘤类型。这个诊断让刘女士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大半。住院期间,医护团队对刘女士关怀备至。“郑主任人好,技术更好。”刘女士感激地说,“她们时刻关注我的情况,一有不适马上就会过来处理,真的很安心。”

顺利恢复的刘女士现已出院,医生特别叮嘱她:注意休息和营养,保持大小便通畅;全休1个月,1个月内禁止性生活及盆浴;注意腹部伤口清洁,若出现渗血、明显腹痛或异常阴道流血需及时就医;出院后半月务必返院复查肝肾功能、D-二聚体、子宫附件彩超;并建议每年进行宫颈防癌筛查,定期妇科检查。

相关链接:

卵巢交界性肿瘤需要重视的“中间状态

卵巢交界性肿瘤是一种在病理学上介于良性卵巢肿瘤与恶性卵巢癌之间的肿瘤类型。其特点是肿瘤细胞呈现一定程度的增生和异型性(形态异常),但最关键的区别在于,它们通常不具备恶性肿瘤那种明显的侵袭性生长和破坏周围正常组织的能力。

此类肿瘤可发生于各年龄段女性,但相对多见于较年轻女性(刘女士的情况说明高龄女性亦可发生),同时生长通常较为缓慢。绝大多数患者通过规范的手术治疗即可获得长期生存甚至治愈,通常不需要后续化疗。即使复发,复发间隔时间往往较长,且再次手术通常仍能取得较好效果。

手术是治疗的基石。手术方案需根据患者年龄、生育需求、肿瘤具体类型和手术中发现的累及范围(分期)来个体化制定。对于像刘女士这样没有生育需求且年龄较大的患者,进行全面分期手术(通常包括切除双侧卵巢输卵管、子宫、大网膜及进行多点活检)是标准推荐。这有助于准确评估肿瘤分期,并最大程度降低未来复发的风险。最终的病理诊断是指导治疗和随访的金标准。

腹腔镜手术在妇科肿瘤诊治中的应用

腹腔镜手术属于微创手术技术。医生通过在患者腹部建立数个(通常3至4个)直径约0.5至1.5厘米的小切口,置入腹腔镜镜头(连接高清摄像系统)和细长的专用手术器械进行操作。

其显著优势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相比传统开腹手术需要较长的腹部切口,腹腔镜手术的微小切口显著减少了腹壁组织的创伤和损伤,术后疼痛感明显减轻;腹壁疤痕小且美观;术后恢复快,患者能更早下床活动,肠道功能恢复更快,住院时间缩短(多数妇科腹腔镜手术住院约3至5天),能更快地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视野清晰,操作精细,高清腹腔镜系统提供放大数倍的高清手术视野,使医生能更清晰地辨别细微结构,有利于进行精细操作(如分离致密粘连、保护输尿管、血管和肠管等);探查全面,方便对整个盆腹腔进行全面探查,评估其他脏器情况。

腹腔镜手术已成为诊断和治疗卵巢良性肿瘤及部分早期或交界性卵巢肿瘤的首选和常规手术方式。尤其适用于肿瘤体积适中、无明显恶性扩散征象的患者。

【作者:黄凯凤】 【编辑:徐媛】
关键词:湖南妇女儿童医院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