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盐减油”进行时③ | 任性吃出来的慢性病,39岁女性患高血压糖尿病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2月24日讯(全媒体记者 徐媛 通讯员 宁娟 肖惠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高盐高脂食物的摄入量不断增加,导致慢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近日,39岁的黄女士来长沙市第一医院就诊,被确诊为高血压、糖尿病。为何这么年轻就患上了慢性病?

  两年前,黄女士怀上二胎后,便踏上了随心所欲享受美食的“任性”之旅。产检时,医生发现她血糖偏高,但黄女士生产后并没有复诊。随后的日子,她一日三餐很少做饭,大多依赖外卖或外出就餐,尤其偏爱腌菜、咸菜等高盐食物。工作中应酬频繁,晚上常吃烧烤等重口味宵夜。闲暇时,她喜欢边追剧边喝奶茶、吃薯片等膨化食品。

  长沙市第一医院内分泌代谢科/营养科主任、主任医师皮银珍指出,黄女士的发病与其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密切相关。长期摄入高盐、高油的外卖、烧烤和零食,导致她的油盐摄入量严重超标。不合理的膳食结构是我国心血管代谢疾病死亡和疾病负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高达400多万,占总死亡人数的42%,其中约263万心血管病死亡归因于膳食因素,较2007年增长了38%。

  皮银珍介绍,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导致过早死亡和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约为27.5%,意味着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高血压。

  高盐饮食、肥胖和年龄增长是我国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盐中的钠离子会导致体内水分潴留,增加血容量,进而升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增加中风、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同时也会加重肾脏负担,导致肾功能下降。而长期高油、高脂肪饮食,热量摄入过多,容易引发肥胖。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中国成年人(≥18岁)超重率为34.3%,肥胖症患病率为16.4%。肥胖与多种疾病相关,如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等。超重或肥胖者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3至7倍,患高血压的风险增加2至3倍。减轻5%至10%的体重可显著降低血糖和血压水平。

  2019年7月启动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特别强调了合理膳食是健康的基础,并将实施合理膳食行动列为健康中国行动的重点专项任务。那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减少油盐的摄入呢?皮银珍建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

  1.保持均衡饮食:食物选择应多样化,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豆类、坚果等健康食物的摄入。

  2.学习量化控制:逐渐减少油盐的使用量,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下,烹调油控制在25至30克。建议使用定量勺、限盐罐、带刻度的油壶或油勺。做菜时可在出锅前放盐,或改用餐桌盐;炒菜时可选择先焯水,以减少油的用量。

  3.减少“隐形盐”的摄入:许多调味品如生抽、豆瓣酱以及腌制食品中含有大量“隐形盐”。烹饪时可以使用醋、柠檬汁、香料等增加风味,替代部分盐。尽量采用蒸、煮、炖、凉拌等烹饪方式,减少油煎、油炸。

  4.阅读食品标签:购买食品时,注意查看营养成分表,避免选择含钠量高的加工食品,如含有谷氨酸钠、枸橼酸钠等添加剂的食品。同时,应避免选择含有人造黄油、起酥油、植物奶油等氢化植物油的产品。

  5.定期监测健康指标: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体重等指标,及时发现并控制慢性病的风险因素。

  健康合理的膳食习惯是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的有效方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助于个人健康,也能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通过减盐减油、均衡饮食和定期监测,可以有效降低慢性病的发病风险,迈向更健康的生活。

【作者:徐媛】 【编辑:刘可馨】
关键词:膳食 膳食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