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躺平”?小心肺栓塞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月31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云龙 通讯员 夏相宜)春节假期长达8天,忙碌了一年的人们迎来放松时刻,不少人满心欢喜地计划着“躺平”。然而,在尽情享受假期的同时,需当心肺栓塞。
记者今日从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获悉,该院心血管三科接诊了一名34岁男性患者,他平素身体健康,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辛苦工作1年,在家连续休息两天后,感觉头晕,伴活动呼吸费力,自认为是休息不佳,但随后呼吸困难逐渐加重,家人急忙将他送到医院。经过血液检查、心电图、肺动脉CTA(CT血管造影术)等一系列全面且细致的检查,最终患者被确诊为肺栓塞。这一结果让患者、家属都深感震惊和困惑,为何一个体力劳动者在家休息期间会遭遇如此严重的疾病?
为什么在床上躺了两天会出现肺栓塞?
对于这位正值壮年的患者而言,一次难得的休息机会,让他完全放松地在床上躺了两天,这就为血栓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此外,长时间久坐不动也是一个常见的诱发因素,例如长途飞行中的旅客、长时间驾车的司机或者办公室里长期伏案工作的职员。此外,一些特定的疾病状态,如骨折、严重创伤、大型手术后,也使得血栓更容易形成,这也大大增加了肺栓塞的发病风险。还有部分人群患有遗传性的血液高凝状态疾病,尽管这类情况相对较少见,但同样是不可忽视的潜在危险因素。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血管三科陆胜主任医师解释,肺栓塞的症状极具隐匿性和多样性,通常患者会表现出呼吸困难、胸痛、咯血,这三种症状被合称为肺栓塞的 “三联征”。部分患者可能仅仅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尤其是在活动后症状更为明显,就像本例患者一样,这很容易被误解为是普通的体力下降或者呼吸道轻微感染,从而被忽视。
准确诊断肺栓塞对于后续的治疗至关重要,血液检查中的D-二聚体指标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但它的升高并不具有特异性,还需要结合肺动脉CTA,目前是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且准确性较高的检查方法,它能够清晰地显示肺动脉内的血栓位置、大小和形态,为诊断提供有力依据。
一旦确诊为肺栓塞,治疗必须争分夺秒。对于病情相对较轻、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抗凝治疗是基础且重要的治疗手段。而对于病情严重、出现休克或低血压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溶栓治疗可以快速溶解血栓,恢复肺动脉的血流。对于一些无法耐受溶栓治疗或溶栓治疗效果不佳的高危患者,介入治疗则是一种可行的选择,能够直接作用于血栓,迅速改善肺动脉的血流状况,为患者争取生存的机会。
春节家庭聚会的间隙,进行简单易行的腿部运动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学科带头人肖长江教授提醒:春节期间,大家走亲访友、娱乐休闲,久坐不动的情况时有发生。对于长期从事体力劳动平日里难得休息的打工人,以及那些办公室久坐的上班族来说,一定要养成定期活动下肢的习惯。在家庭聚会的间隙,不妨进行一些简单易行的腿部运动,如踮脚尖,30次为一组,每天重复3至5组;屈伸膝关节,缓慢屈伸20次为一组,每天做3组;旋转脚踝,顺时针、逆时针各转10圈,交替进行。这些小动作看似不起眼,却能够有效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极大地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血管三科陆胜主任医师建议:春节往往也是出行高峰,不少人选择长途旅行返乡探亲或出游。不管是乘坐飞机、火车还是汽车,或是自驾,路途时间长,千万记得每隔一段时间起身活动一下,伸展四肢,在车厢或机舱内走动走动,给身体 “松松筋骨”,同时适量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充足,避免血液黏稠度因缺水而增加。
肺栓塞虽然是一个潜伏在我们身边的危险因素,尤其在春节长假这样容易放松警惕的时段,更易趁虚而入,但只要我们增强对它的认知,深入了解其成因、症状、危害以及预防方法,就能在喜庆的节日氛围中,于日常生活的点滴里提高警惕,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从而降低其发生的风险,守护好自己和身边人的健康与生命安全,让春节过得安心、舒心。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