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妈妈留下大爱,她为两人点亮光明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29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云龙 通讯员 吴鑫 曹亚丹 杨丽红)她是一位坚强、善良的单亲妈妈,虽然生活不易,仍然对生活报之以歌;她是一位农村妇女,突破传统观念的影响,在生命的最后捐献遗体和眼角膜,留下了一个大写的“爱”。她的名字叫卿满华,是湖南娄底新化人。记者今日从长沙爱尔眼库获悉,卿满华捐献的眼角膜成功帮助两名角膜盲症患者重见光明。

  生命的最后,她决定捐献遗体和眼角膜

  近日,坚强又善良的单亲妈妈卿满华在湖南娄底市新化县人民医院去世,她用捐献遗体和眼角膜的大爱之举为生命画上了完美句号。

  今年59岁的卿满华自幼体弱,个性坚强果敢,凭一手漂亮的缝纫手艺将儿子抚养成才。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今年3月底,卿满华突发不适,到医院检查,被确诊为胆管细胞癌。收到这个不幸的消息后,孝顺的儿子和亲人们不断为卿满华加油打气,并不离不弃地守护在她身旁,陪其寻医问诊。

  就诊过程中,卿满华偶然了解到遗体和眼角膜捐献的事情。经历数月的病痛折磨后,这个饱经风霜的女人毅然作出了一个坚定的决定——捐献遗体和眼角膜。

  躺在病床上的卿满华对外甥女何女士说:“病痛折磨了我这么久,将我的身体用作医学研究,也许能让其他人少经受病痛的折磨。我的儿子刚刚成婚,我多想继续守护他,给他最好的爱,多想每天能看到他,看到这个美好的世界。如果能将我的眼角膜捐赠给有需要的人,就能延续这份爱,播种希望点亮他人的人生!”

  无法想象,一个乡村妇女需要怎样的勇气、信念与爱心,才能作出这样的决定。实际上,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卿满华的一些亲人的确无法理解她的这一决定。

卿满华坚持要家人把极度虚弱的自己从病床上搀扶起来,在捐献志愿书上摁下手印。均为长沙晚报通讯员 吴鑫 曹亚丹 杨丽红 供图

  摁下手印12小时后,她便离开了这个世界

  为了能顺利捐献遗体和眼角膜,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卿满华联系到新化县红十字会,并表达了捐献想法。新化县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及湖南省红十字角膜捐献爱尔眼科接收登记娄底分站、娄底市红十字遗体捐献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接收站的相关工作人员,立即与她取得了联系。随后,新化县红十字会“三献办”主任刘羡和湖南省红十字角膜捐献爱尔眼科接收登记娄底分站的工作人员,来到新化县人民医院看望了卿满华。

  卿满华反复重申:自己不久于人世,害怕离开后家属拒绝将其遗体和器官捐献,特地请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见证并签字,请儿子及亲人一定要遵从她的遗愿,要让更多人受益,要为医学研究作出贡献。

  卿满华的儿子小谢说:“妈妈一大早就被癌痛折磨到不行,但害怕打了止痛针后自己会睡过去,不能亲自看到捐献事宜落实,便一直抗拒打针,一定要等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过来。”在场的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志愿者及家属无不为之泪目。

  反复确认后,卿满华坚持要家人把极度虚弱的自己从病床上搀扶起来,亲自在捐献志愿书上摁下手印后,她就陷入了昏迷状态。12小时后,卿满华安心地离开了这个无限眷念的世界。

  湖南省红十字角膜捐献爱尔眼科接收登记娄底分站及娄底市红十字遗体捐献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接收站的相关工作人员,帮助卿满华完成眼角膜及遗体捐献事宜。在场的志愿者及卿满华的家属,为其举行了简短而又神圣的告别仪式。

志愿者和家人送别卿满华。

  随后,卿满华捐献的眼角膜被送到长沙爱尔眼库进行进一步评估分配。据了解,她的两枚清澈眼角膜质量良好,成功帮助两名角膜盲症患者重拾光明、看见希望。

  据湖南省红十字角膜捐献爱尔眼科接收登记站透露,目前仍有400万名至500万名角膜盲症患者在等待眼角膜移植的机会和眼角膜材料。作为唯一合法的眼角膜材料来源途径,眼角膜捐献志愿者的大爱之举成了很多角膜盲症患者的希望。很多像卿满华一样的捐献志愿者,离开这个世界时播散光明和希望,为他人留下生命的馈赠,期待这份公益事业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参与。

  相关链接:如何进行遗体和眼角膜捐献登记

  网上登记:微信搜索“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微信公众号,进行志愿登记。

  现场登记:前往当地红十字会或遗体角膜接收登记站进行书面登记。

  遗体、眼角膜捐献咨询联系电话:0731-82584949、13467554565。

【作者:杨云龙 通讯员 吴鑫 曹亚丹 杨丽红】 【编辑:易隽】
关键词:捐献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