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健康中国论坛|加强公卫体系建设 扩大疾控传播声量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28日讯(通讯员 陈莺)免疫规划工作是公共卫生领域保健康、保平安、保稳定的基石。4月28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教授汪宁和广州市疾控中心党委书记何蔚云等专家在第十三届“健康中国”论坛举行期间指出, 目前我国新冠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提升公卫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医防融合,进一步加大对公众的疾病预防科普工作已成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建设良性、可持续的公卫环境,培养复合型公卫人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教授汪宁在谈及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时表示,如今公共卫生的概念已不仅仅是关注疾病本身,而是扩展到关注健康、延长寿命和健康促进等更多方面。从这个层面讲,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同健康中国战略紧密衔接,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成为维护人民健康的有力支撑。
汪宁还表示:“近几十年来,我国医学学科体系的各学科并行发展,忽略了学科间的协同,尤其是弱化了医学生和医生的大健康意识培养,因此出现了以治病为中心,重治轻防的现象。要想从源头上避免‘重治轻防’,需要在国家战略层面促进弥合医防裂痕,推动医防协同,期待未来我国在实现个体保健及治疗的基础上,促进人群健康效益最大化,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伟大转变。”
一支强大的公卫队伍是强化公卫体系建设的基础。想要建设良性、可持续的公卫环境,培养复合型的公卫人才,汪宁教授表示:“公共卫生人才梯队可以作为国家人才战略重点建设队伍。在建立关键技术岗位人才保障机制、提升公共卫生从业人员薪酬待遇、完善职业晋升机制的同时,着力培养复合型、兼容型、实践型人才,提升整体人员素质。比如当前我国预防接种人员面临队伍配置数量不足,接种人员整体专业水平偏低等问题。只有通过强化相关专业培训体系和完善职级晋升通道,促进待遇改善和提高等方式,才能吸引更多专业人才从事预防接种工作。”
积极做好公众科普创新工作,扩大疾控中心声量
针对疾病预防科普创新等问题,广州市疾控中心党委书记何蔚云指出,公众健康科普教育是提高全民健康素养的重要举措。疾控系统应加强与新媒体平台的合作,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以信息化促进科普能力的提升,推动疾病预防科普资源多渠道传播,使传统科普内容借助全媒体平台扩大声量。当前正值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人们在关注疫情防控的时候,容易忽视其它疫苗接种,尤其是儿童非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广州市采取了加强宣传教育、增设接种点和接种时段等措施,保障了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工作。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