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知识列入大学选修课 硕士博士踊跃学急救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2月9日讯(全媒体记者 朱炎皇 通讯员 沈青松 彭甜)“读了这么多年书,还是第一次参加急救培训呢。”湖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张峰润感慨。记者今日获悉,湖南大学将急救知识列入大学选修课,56名该校硕士、博士研究生走进长沙市120急救中心,通过VR体验、仿真练习等方式,对课堂学习的急救知识与技能进行练习与巩固。
今年9月份以来,长沙市120急救中心走进湖南大学,开展“开学第一课”活动,组织100名学校校医和军训教官、4600多名新生及硕士、博士研究生,进行了为期3天的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培训效果立竿见影,在10月底湖南大学举行的校运会上,一名中年男老师跑400米项目时,突然晕倒。伴随保障的校医通过现场心肺复苏及AED(自动体外除颤器)除颤,成功挽救了男老师的生命。此事在学校引起了热烈反响,大家学习急救知识的热情高涨。
随后,湖南大学趁热打铁,将急救知识列入大学选修课,同学们踊跃报名,其中不乏硕士、博士研究生。湖南大学校医院院长彭欣辉介绍,将急救知识列入学校选修课,对于增强大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大学生自救与互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基础上,长沙市120急救中心在湖南大学校园内新建急救小屋,配备仿真模型及AED除颤仪,定期安排培训导师上门培训。而且,他们在受训的教职员工及研究生中挑选优秀人员组建大学急救协会,在急救培训中心设立急救选修课分课堂,指导大学生开展心肺复苏与AED操作使用技能竞赛……多措并举,提升校园急救知识普及率。
长沙市120急救中心主任曾候霖表示,选择急救知识科普进校园,是响应国家《基本医疗与健康促进法》和《湖南省现场救护条例》颁布实施的重要举措。一个城市的急救知识普及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它的健康文明水平。现场救护不仅是医务工作者的专利,更应该是广大社会群体必备的基本生活技能。当代大学生有朝气、有担当,代表国家与城市的未来,在大学生中培养一批急救志愿服务者,把这批种子播撒到社会中去,将会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
记者了解到,长沙市120急救中心将受训后的教师及大学急救协会会员纳入急救志愿队管理队伍,订制了急救志愿者APP,计划下一步接入120急救指挥调度平台,通过平台就近指挥急救志愿者在急危重症发生的第一现场实施救护,填补专业急救人员赶赴现场前的空白档,打造一条由现场救护、专业急救、院内抢救三环接力的应急生命链,对提升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挽救生命、改善患者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