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被感染高风险,他们争先恐后报名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24日讯(通讯员 曾丽雄 全媒体记者 朱炎皇)21日上午,塞拉利昂中塞友好医院内中国(湖南)第22批援塞拉利昂医疗队(以下简称“医疗队”)队员们在紧张地忙碌着。他们正在给准备启程回国的18位中国同胞进行新冠核酸检测取样和血液采样。
新冠肺炎疫情第二波高峰席卷全球,为减少疫情跨境传播,11月2日,中国驻塞拉利昂大使馆(以下简称“大使馆”)发布通知,要求自塞出发经第三国中转乘飞机赴华人员须分别在塞和中转国进行核酸检测和血清IgM抗体检测,且两次检测均须在登机前48小时内完成采样、检测。
为了方便赴华人员及时检测、保证检测的时效性,大使馆通知医疗队协助中塞友好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采样工作。临危受命,医疗队队长兼支委书记冯超立即召集全体队员开会讨论开展采样工作。因进行采样需和受检者直接接触,存在被感染的高风险,采样过程中的严密防护必不可少,但也带来很多困难——塞拉利昂地处热带,常年高温,防护衣帽又不透气,大量出汗也容易引发脱水;因医疗队人员有限,除了需随时待命完成采样工作,采样的队员仍需完成自己肩负的常规医疗任务。
冯超向大家解释了采样工作的意义和可能面临的困难,提议队员们先自愿报名。通知下达后,全体队员竟无一例外,均踊跃报名,有队员唯恐落下,甚至说:“新冠病毒对年龄大的患者威胁更大,我年轻,让我先来!”通过讨论后,医疗队集体确定:由来自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的检验科副主任技师屈琳、感染科主治医师肖伟、急诊科护士向林军组成采样小组,医疗队副队长邹志鸿副主任医师直接领导、负责协调和统筹安排。
采样小组的3个成员个个都是“身经百战”:屈琳在国内就一直奋战在抗疫一线,他已经不记得曾为多少病例进行过采样和检测;肖伟和向林军则都是支援湖北归来的英雄,又来到万里之外的异国继续奉献。在冯超宣布了采样小组成员后,不少未被选中的队员不乐意了,要求做候补成员。考虑到赴华人员均统一在中塞友好医院内采样,工作量异常繁重,仅3名采样队员持续工作恐体力不支,采样队员队内的常规医疗工作也需进行相应协调和帮助。最后,队委会一致决定其他队员均为候补成员,随时待命。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为给祖国把好第一道关,也为保障采样检测的时效性、让塞拉利昂通向中国的道路平安而顺畅,队员们把每例采样均视为急诊,不辞辛苦、随传随到,努力、细致做好每一样工作。中塞友好医院采样室里条件极为简陋,房间狭小、局促,又没有空调设备,更没有休息场所。塞拉利昂天气炎热,队员们穿好防护衣、佩戴防护用具后就已经汗湿浃背,一例采样下来,甚至内衣裤都湿透了;有时受检者多、等待时间长,队员们疲惫的时候就只能背靠背挤在一条椅子上休息。
很多受检者身着便装、置身采样室内都感觉到憋闷、呼吸困难,看到队员们从头到脚“全副武装”、汗如雨下的情景不禁感动不已。曾有一位准备归国的同胞在受检前跟队员们说:“看到你们这样辛苦,我都觉得内疚,甚至不想回国了。”尽管条件艰苦、困难重重,队员们没有丝毫怨言,还乐观道:“穿上防护服后不怕蚊子叮,不用担心得疟疾”。
向林军是医疗队里最年轻的队员和党员,在完成了当天最后一例采样时说出了全体队员们的心声:“队里党建活动时集体看抗美援朝纪录片,我看到解放战争结束后刚放下枪的很多英雄,为了保家卫国又志愿去抗美援朝。他们所面对的敌人比我们面对的强大得多,他们所面临的困难也比我们遇到的多得多。这些最可爱的人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