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健康长沙”的民生答卷

  书写“健康长沙”的民生答卷( 多彩长沙走新路·辉煌“十三五”)

  长沙聚焦群众关切深化医改,真抓实干提升市民健康获得感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彭放

  健康是民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个人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前提。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十三五”以来,长沙加快探索特色医改之路,以切实行动聚焦群众关切,不断增进群众健康福祉。

  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对2019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长沙市因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明显获得表彰,是湖南唯一受此表彰的城市。

  夯实基层为民,看病不再挤大医院

  22日,在望城区靖港中心卫生院住院的章女士做着雾化治疗,在这里开展“医联体”帮扶的长沙市第四医院主治医师蒋亚芬查房后,告知她康复得很好,很快就可以出院了。说起“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给看病就医带来的便利,章女士有着切身体会。

  前几日,章女士右上腹胀痛难忍,在卫生院检查发现胆囊结石。卫生院医生立即联系了长沙市第四医院副院长、普外科名医胡国潢教授。胡国潢查看了患者的检查报告,发现胆囊结石体积大,随时可能造成嵌顿,建议立即转诊。救护车通过医联体绿色通道免费把章女士送至长沙市第四医院普外科,当天下午,胡国潢给她开展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术后第3天,章女士情况稳定,转回当地卫生院康复治疗。“现在靖港中心卫生院条件很不错,还有市四医院的专家长期联点坐诊,小毛病在家门口就能解决,大病转诊到大医院,康复阶段又转回来,家人照顾起来方便,费用也节省不少。”章女士粗略算了一下,根据双向转诊住院患者“一增一减一免”的医保政策,她这次住院比直接住三级医院节省近万元。

  “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疗机构门可罗雀、业务萎缩”,曾是医疗资源配置失衡的真实写照。过去,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中心,基层特别是农村地区相对匮乏。群众生了病有的能拖就拖,有的不管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挤,既影响优质医疗资源发挥最佳效益,也影响服务体系整体效率,还推高了医疗费用,加重了患者的负担。

  长沙把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作为破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突破口。

  落实分级诊疗关键在于“强基层”。市政府连续9年实施基层标准化建设、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和基层规范化建设等3个“三年行动”,市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区县(市)按照不低于两倍的比例配套资金,全面推进基层医疗机构软硬件建设。2016年启动大小医院“组团”发展的“医联体”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当年,市级医院与29个基层医疗机构签约,全日制派驻医生在基层坐诊、查房、带教,手把手地开展帮扶,为基层医护人员提供免费进修培训,开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检验影响结果互认……目前,已建立市级医联体79个、县域医共体38个,逐步建成以县级公立医院为龙头的县级区域医疗中心,中心卫生院为枢纽的县级医疗次中心。如今,全市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浏阳市超过95%,老百姓看病不再挤大医院,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

  同时,长沙各级医疗机构全面实施药品、耗材零差率销售,严格执行药品“两票制”和带量集中采购;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到85%,44种特殊病种中,统筹基金支付比例超过70%,有效减轻看病就医负担。

  创新服务惠民,让就医更便捷

  “挂号时间长、候诊时间长、取药时间长、就诊时间短”,所谓看病就医“三长一短”问题过去常被患者诟病。百姓看病就医的痛点,正是医改的着力点。2019年,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长沙启动了安全可控技术区域智慧医疗建设三年行动。“医院变智能了,患者更省心了”,这是人们近两年在长沙看病就医的切身感受。

  “过去到大医院看病要起个大早去排队挂号,现在网上预约太方便了。”近日,72岁的孙奶奶想请湖南省名中医卿照前看诊,在女儿的指导下,她打开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微信公众号,轻松预约了次日10时30分的号源。看诊后,检查结果也可以在手机上查询。

  身患糖尿病、脑梗后遗症等慢性病的余爹爹,过去每个月要到医院开特殊门诊的药品,如今长沙市第一医院互联网医院在省内率先推出“特门续方”门诊,可以请医生在网上开药,快递到家,对于腿脚不便的他来说可谓福音。

  目前,全市20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实现线上挂号、预约;市一医院、市中医医院(市第八医院)完成智慧门诊建设,实现一部手机享受全流程服务;市一医院互联网医院上线运营,开通线上咨询、预检、复诊、快递配送药品上门等服务;市级健康医疗云平台搭建完成,现已汇聚140余万份电子病历、840余万份电子健康档案、5大类卫生资源数据。

  一切为了病人,各医疗机构、各区县卫生健康部门争相推出便民惠民的优质服务新举措。长沙市第四医院全院开展无陪护病房管理,口腔科、康复理疗科、皮肤科开设午间门诊;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率先推出日间手术,大幅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浏阳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就医“一卡通”项目,打造“一卡通就医、一站式服务、全区域信息共享、全周期健康管理”的就医环境。

  医防融合利民,让群众少生病

  真正的全民健康,不是有病才去治,而是健康维护伴随着人们出生、成长的各个阶段。“新医改强调改变‘重医疗、轻预防’的观念,把工作重心转向疾病预防、健康管理,转向提高市民的健康素养,让大家少生病、不生病。”长沙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周敏表示。

  生一个健康的宝宝,是父母最大的心愿。长沙市于2018年4月推出出生缺陷防控健康民生项目,在全市免费开展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筛查、新生儿多种遗传代谢病筛查和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筛查只需采集孕妇静脉血,就可以检测3种染色体疾病。这项检测过去自费需要1600元,现在费用全免。”长沙市妇幼保健院有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实施后,全市出生缺陷发生率显著下降。

  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血压控制不好,可引发脑卒中、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长沙医改以高血压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基层慢病医防融合工作。长沙县被定为省高血压医防融合项目试点县。

  家住黄花镇的李桂珍患高血压多年,昂贵的药没少吃,但效果不好。2019年4月,黄花镇卫生院开设了高血压专科门诊,并推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医生涂慧为李桂珍调整用药,定期监测血压,并引导她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李桂珍的血压得到有效控制。

  “长沙县居民只需每人每年交8元钱就可以享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病情稳定的高血压患者在社区医院就能得到诊疗和健康指导,对于血压控制不理想的患者,我们可以向上级医院的专病医生发起远程会诊。”涂慧说。

  目前,全市近20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1500余个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了基层高血压示范门诊、高血压专病门诊和高血压监测点,建立起覆盖城乡的高血压诊治和防控网络。先行试点的长沙县2019年心脏病、脑血管病死亡率同比下降6%,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同比上升15.15%。

  病有所医是老百姓基本的需求,健康长寿是老百姓质朴的心愿。长沙医改将在“为民、惠民、利民”的道路上继续探索,奋力书写“健康长沙”的民生答卷。

【作者: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彭放】 【编辑:谭伟】
关键词:健康 医疗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