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爱上种菜,左一桶右一桶地浇水,没有一点老态

作者肖雅珩在菜地里种菜。照片由本人提供

  肖雅珩

  出九峰小区南门,从绕城公路涵洞里穿过,有一大片菜土,高低起伏,阡陌纵横。种地的农民伯伯已经搬到高楼里,靠其他方式谋生去了,将这些待拆未拆的菜土,发租给了小区里的退休老人。顺着菜园中的小路拐三道弯,下一个坡,就是我家的地,一片不规整的土地,南北向有二十多米,东西向,窄处六七米,宽处十多米,大大小小二十几块土,小沟从中而过,将其分成南北两半。这里是我们退休后“再就业”的场所,五年了,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乐在其中。

  清明一过,地里就热闹起来。丝瓜、豆角、辣椒、蕹菜等等,等等,总共有20几号品种的蔬菜,是在四五月份分秧定植。各家的土地开春前后就挖好了的,几天下来,坡上坡下,到处是一畦畦,一垄垄的绿色小苗,一部生命蜂拥而至的大剧由此拉开序幕。

  松土、施肥、浇水、除草,人勤地不懒,转眼就是丰收。不必说菜的模样极其可爱,白菜矮矮胖胖,冬瓜滚滚圆圆,豆角婀娜摇摆,苦瓜剔透晶莹。也不必说菜的味道新鲜可口,蒜蓉茄子爽,清蒸南瓜香,黄瓜生脆脆,青椒辣带甜。单是菜地里的色彩就让人赏心悦目,美不胜收。那吊在架子上的一排冬瓜粉白粉白,掩在藤叶中的南瓜金黄金黄。淡绿色的是四季豆,深绿色的是蕹菜。紫色的茄子,红色的番茄,还有那鹅黄色的丝瓜花在太阳下褶褶生辉,浅白色的豆角花在微风中脉脉含情。犹如上帝打翻了调色盘,满园斑斓的色彩,在蓝天白云映衬下,交织成了一幅多彩的图画。

望着用自己辛勤汗水种出来的新鲜蔬菜,肖雅珩满心欢喜。

  三伏天干活,被蚊咬虫叮、上蒸下煮都不怕,怕就怕遭干。今年天气反常,从入二伏开始,30多天没有下一滴雨。秋旱紧跟夏旱,直到“寒露”,太阳还如同一団火球霸在天上。烈日下的蔬菜,挂藤的垂头丧气,长叶的蔫头耷脑。特别是新栽下的秋菜秧,站都站不稳。一瓢水泼下去,哧的一声唆进土里,地皮都没打湿,必须一桶一桶地倒。二十来块地,一次要倒一百多桶水。先生在家里,常喊腰疼、腿疼,到地里就活泛得很,一桶水总有,30斤吧,他左一桶,右一桶,接连不断地往地里倒。几根头发被汗水浸透,贴在光脑门上,滑稽可爱,一点老态都没有。中秋那天,聚完餐快8点了,还得去地里给新栽的秧苗补水。空旷旷的菜地里,黑漆漆的一片,我有点紧张。先生叮嘱说,“晴天莫走黑,落雨莫走白”,你照着这话放开走。我紧跟在他后面,下坡时脚一滑,他一把抓住我,干脆牵手前行。说来好笑,好久没有这样“齐心协力打豺狼”了,顺口溜也随之而出——“不羡鸳鸯不羡仙,古稀夫妻同浇园。我向天公来乞讨,男耕女织再十年”。

  每天蒙蒙亮下地,看着太阳从东边一点一点跃出来,先是一片温柔的红霞,接着露出一张圆圆的笑脸,再接着,万丈金光直刺你的眼睛。这时,地浇透了,人成了落汤鸡,浑身上下没有一根干纱。日复一日,太阳坚定不移,天天出勤;爹爹娭毑精神抖擞,肩挑手提;瓜菜顶着酷暑,照常生长。阳光安抚着浮躁的心情,汗水冲走了久积的惰性。清脆的鸟叫声,显摆了耳朵的干净。洁白的云朵,反衬出眼睛的清纯。直至“霜降”,天气才恢复常态。那些亭亭玉立,丰腴饱满的瓜豆们,如今果去架空。老态龙钟的枯藤焦叶,在秋日的阳光下,明亮的黄色如同跳跃的火焰,讲述着一次生命的轮回。

  这是一个有记忆的夏天,这是一个有故事的菜园。(作者系长沙市老年保健协会会长、长沙市原妇联主席)

【作者:肖雅珩】 【编辑:杨蔚然】
关键词:种菜 没有老态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