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利空,A股为何不再疲软了? | 谈股论经

相链区块链

曹开阳

10月13日,A股开启全新一周的交易。这个全新的一周既是双节长假后又是今年四季度首个完整的交易周,因此备受投资者关注。而令很多中小投资者始料未及的是,当日各大股指虽然受到利空消息的影响大幅跳空下跌开盘,但盘中承压有力,低开高走,上证指数最终仅仅小跌0.19%宣告收市。周二开盘后,A股更是高开后稳健上涨。

面对此情此景,笔者认为,A股周一的表现应该可以得到投资者点赞。原因是,就在前一个交易日,美国再度提出要对中国大幅加征关税的消息传来,美国股市应声下跌,道指和纳指的跌幅分别达到了1.9%和3.56%,而A股曾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有对美股“跟跌不跟涨”的“毛病”,使得A股在周一开盘时还是受到了恐慌情绪的影响,上证指数的低开幅度达到了足以让人心惊的2.49%。但是,随后的剧情并没有按老剧本走,盘中针对科技股的主动买盘不断涌现,甚至在银行、证券、保险三大金融板块并未发力的情况下,A股最终交出了低开后回升的答卷。

A股异乎寻常的表象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力量支撑?

笔者认为,A股之所以这次能强势起来,是投资者更加成熟的表现。美国股市的下跌,直接原因正是市场各方担心中美贸易战重启,让全球经济好不容易才可能回暖的希望再次破灭。但是,在中国投资者看来,美国加征关税的说辞无非是老调重弹,已经一再被证明几乎毫无作用,而且中国的对外贸易甚至还在这样的“叫骂式对垒”中不断做大做强。所以,周一的大幅低开反而成为不少乐观型投资者逢低抄底的大好时机。

更重要的是,近一两年来A股已经表现出来了稳健的“慢牛”特征。此前的盘面走势说明,往往过于激烈的上涨难以持续,而快速且较大幅度的回调则是投资者加仓和抄底的良机。因此,周一出现的大幅跳空低开,又怎能被眼疾手快的投资者熟视无睹?

笔者还认为,A股的“性情”已经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因为“房住不炒”,楼市已经逐渐剥离了金融属性,而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之下,能接过楼市承担“蓄水池”作用接力棒的,纵观所有领域,也只有股市了。如此这般,当A股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其表现自然也就会“异乎寻常”,不同于以往。

需要提醒的是,既然我们把A股如今的走势定义为“慢牛”,那就不要急,而“慢牛”中一旦遇到震荡和回调,那就也不要怕。用平稳的心态打一场步步为“赢”的“持久战”,选准一条好赛道,应该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

【作者:曹开阳】 【编辑:刘可馨】
关键词:股市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