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贷利率下限取消?长沙房贷族打响降息“抢跑战”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星源 实习生 贺帅
“我的房贷还剩不少,早调早受益,现在利率下行,多降几次月供压力就能轻几分!”早在今年初,长沙市民苏女士便迫不及待地向银行申请,将房贷重定价周期调整为三个月。
一年多来,随着央行取消全国首套及二套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的新政深入人心,像苏女士这样渴望获得房贷优惠的购房者越来越多。目前长沙市场上主流房贷调整周期为多少?如何把握好政策赋予存量房贷客户的这一选择权,实现利益最大化?记者近日进行了探究。
利率“松绑”,长沙市民密集调整周期
近年来,一系列降低居民购房成本、支持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组合拳”落地,其前奏可追溯至前两年:
2023年9月,央行推动主要商业银行对符合条件的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进行集中下调,此举旨在直接减轻数百万“老房贷”家庭的利息负担,释放消费潜力;
去年5月,央行取消了全国层面的首套住房和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将利率定价权彻底交由各城市根据当地房地产市场形势自主决定。这旨在更精准地支持地方楼市需求,也为未来新发放房贷利率提供了更大的下行空间;
去年11月,央行及相关金融管理部门释放了另一项关键政策信号——符合条件的存量房贷客户,被赋予一次主动调整贷款重定价周期的机会。客户可根据自身判断和需求,在原有的一年重定价周期基础上,额外选择三个月或六个月的更短周期。这意味着,客户的房贷利率将能更频繁地根据最新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进行调整。
自政策窗口开启,不少市民尝到了调整定价周期的“甜头”。“之前我的房贷还剩120万元,在7月1日重定价日享受LPR下调红利后,月供立减了百余元。”将房贷调整周期改成三个月的市民王先生表示。此外,也有部分市民为保现金流稳定,选择折中的六个月周期,同样获得了一定的优惠。
与此同时,长沙多家银行网点迎来了一波罕见的“调息潮”。长沙某银行房贷部门负责人冯经理透露,自去年11月政策窗口开启以来,该分行房贷客户中,选择三个月重定价周期的占比超七成,六个月周期的约占两成,选择一年期调整的客户已不足一成。
精打细算,高负债阶段“抢降息”成主流
为何三个月重定价周期成为了“香饽饽”?业内人士指出,这并非盲目跟风。
“虽然理论上,选择三个月周期意味着若遇利率突然回升,月供可能暂时高于选择一年周期的客户。然而,当前市场对利率中长期下行的预期较为稳定,这一风险并未成为主流担忧。”冯经理剖析了背后的深层逻辑——核心在于房贷偿还的规律本身。在等额本息模式下,贷款前期利息占比远高于后期本金。选择短期重定价周期,实质是客户希望在其贷款余额最高、利息负担最重的阶段,更敏锐地抓住每一次利率下行的机会,实现“关键期减负”。
以一笔总额100万元、期限30年、原利率4.2%的贷款为例,若LPR在一年内累计下降0.3%,不同重定价周期下的首年节省效果差异显著:若选三个月周期,年内可经历四次调整,累计节省利息支出最高可达2000多元;若选一年周期,则年内仅调整一次,如果重定价周期靠后,节省利息支出不足千元。
此外冯经理指出,随着时间推移,即使后续利率未再大幅下降,因本金减少,利息成本自然递减,前期所获降息红利已被锁定。
专家提醒,灵活背后仍需关注风险
专家表示,客户偏好三个月周期调整,既是对利率走势的主动预判,也反映了对减轻月供压力的迫切需求。这种选择在利率下行通道中优势显著,能更迅速将政策利好转化为实打实的减负。
“其实多数客户心里有本账。”冯经理坦言,“大家普遍相信利率一时半会儿涨不上去,早点调,在月供压力最大的时候多省一点,才最划算。”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提醒:“当前市场普遍预期利率中长期下行,但若通胀压力抬头,货币政策适时微调的可能性存在。”他建议市民在拥抱灵活性的同时,需评估自身对月供波动的承受能力。银行方面也需加强风险提示,避免客户在追逐短期利益时忽视潜在波动。
长沙房贷族大幅缩短重定价周期的选择,折射出普通市民对政策与经济的敏锐把握。这本质上是家庭在政策框架内主动优化财务结构,既是对利率温和下行的预期投票,也隐含对经济稳健复苏的信心。在利率市场化深化的背景下,这种微观决策已成为观测市场预期的独特窗口。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