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贡嘎,跨越26年的重逢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汝兮
今年是中央对口支援西藏30周年。
日前,市政协主席陈刚率长沙市党政代表团赴西藏自治区山南市贡嘎县考察对口支援工作。
在此期间参加的2024雅砻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上,一位长沙党政代表团成员作为特邀嘉宾登上了舞台,讲述了他与贡嘎的故事。
他是浣灿勇,是长沙市公路建设养护中心党委书记、主任,也是长沙市第一批援藏工作队队员。
1995年,他从长沙来到贡嘎,在雪域高原上生活工作了三年。今年,他再次来到了他曾奋战过的地方。演出结束后,记者听他说起了此行的感触。
在舞台上,浣灿勇还“偶遇”了曾经在贡嘎工作时的藏族同事。时隔26年,老友再次见面,他们重逢的喜悦和深厚质朴的情谊,感动着现场的每一位观众。
台上情意浓浓,台下泪光闪闪。来自长沙的观众群,也立即热闹了起来。
一首短诗,承载着30年来的热血、奉献、感动与感慨。
30年来,长沙市先后选派十批61名优秀干部、200多名各类专业人才到贡嘎县工作。
一代又一代的长沙援藏干部人才远离家乡故土、扎根雪域高原,以“钢钎打不进,人也要扎根”的精神,与贡嘎各族干部群众“一家人、一条心、一起干”,累计实施援藏项目170余个,投入资金4.42亿元,把雪域高原建设成为幸福家园。
而他们,也是孩子的父母,是父母的孩子。
正在西藏工作忙碌的长沙市第十批援藏工作队队员中,有的孩子刚出生两天,便来到4000米海拔的高原上,帮助高海拔群众搬迁;有的身为母亲,却要抛下年幼的子女,来这里帮助藏族同胞战胜疾病、恢复健康;有的家有年迈患病的父母,却也只能遥寄思念,整日忙碌着招商引资工作。
工作队里,有57.6%的队员家中有未满12岁小孩,19.2%的队员家属生病住院,还有3名队员在援藏期间险遭意外。
但正是因为每一位援藏干部人才“舍小家为大家”的接续奋斗,助力西藏实现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巨变。
30年来,长沙的好经验也跟着援藏干部人才的“行囊”走上了高原。就在这两年,来自长沙市政协的对口援藏干部把“委员工作室”的成功经验带到贡嘎,打造了格桑花民族团结进步政协委员工作室,把能让青稞价值翻番的“共富工坊”开进了果吉村,村集体经济收入2年增长100倍。同时,他们创新总结了“三微三助一联”工作法,在西藏自治区政协系统推广,先后开展20余场次履职活动,助推解决当地民生实事10余件,带动当地农牧民人均增收1200元……此次长沙市党政代表团到西藏贡嘎县考察对口支援工作的行程中,所见所闻,山南广大干部群众对长沙援藏干部人才为当地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无不充分肯定。
30年来,贡嘎生产总值增长61.5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0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0倍,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8倍,成为“西藏大门户,发展排头兵”。
30年来,长贡友谊历历可绘,历久弥坚。长沙大道、长沙广场、长沙宾馆等标志性工程在雅砻大地上镌刻着“长沙印记”,教育、医疗、环保、基层治理等民生实事见证了“长贡友谊”。
新征程上,长沙对口支援贡嘎工作还将“一茬接一茬、一代接一代干下去”,让杜鹃花与格桑花在雅砻大地上交相辉映,携手谱写新时代长贡高质量合作发展新篇章。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