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音袅袅,何以全国“一枝独秀”?马秋华揭秘湖南民族声乐现象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24日讯(全媒体记者 肖舞)“湖南出了一批又一批不同年龄段的歌唱家,应该说民族声乐歌唱家在全国出得最多。”近日,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研究会会长、著名声乐教育家、歌唱家马秋华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如是说。在她看来,湖南能够涌现如此多的歌唱人才,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历史渊源造就声乐沃土
马秋华认为,湖南声乐人才辈出现象首先“跟历史渊源有关系”。她解释道:“一个地方的人热爱唱民歌,再加上如果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歌唱家,对其他的歌唱者、声乐事业是一个很好的带动。那么,湖南知名的民族声乐歌唱家不说占全国半壁江山,也有三分之一。”这种历史传承形成了良性循环:“所以湖南民歌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引领以及声乐学习的高度不一样。一旦有了当地人,学习者就有了标杆、有了努力的方向与目标。”
马秋华特别提到:“贺绿汀、吕骥、田汉等很多大音乐家出自湖南,湖南的音乐人才辈出。”“我大学的老师黄友葵先生也是湖南湘潭人。”这印证了这片土地的音乐传统。
多重因素汇聚成才优势
在分析具体原因时,马秋华列出了几个关键因素。其一是先天条件:“吃辣椒,湖南好嗓子的人多,好苗子多。我们从教学的这个角度,每年招生一看唱得好的,一大半是湖南的考生。”她认为湖南考生“对事业规格的追求和高度的追求是不一样的,水平相对来说是很高的。”其二是平台优势:“现在的声乐教学平台非常多,大家学习的机会和渠道也很多。”马秋华以刘娟等年轻歌唱家为例,说明湖南声乐人才正在“层出不穷”地涌现。其三是文化环境:“文化发展得好,地方政府对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视及推动工作做得好。”她特别提到长沙音乐厅“每天都举办音乐会,国际国内的优秀歌唱家、音乐家都来此开音乐会,这本身就是对文化事业发展的一种推动与重视。”
个人情感与梦想力量
作为长期从事声乐教育的专家,马秋华对长沙有着特殊感情。“我对长沙是比较有感情的。因为对这个地方太熟悉了,出了那么多的歌唱家,我自己教的学生也有长沙的,像大家熟悉的黄敏佳,就是中国音乐学院我的研究生。”她赞叹“湖南山清水秀,在历史、政治、艺术及人文、风景、地理的文化上都占优势”,是一个“不仅出歌唱家、出文人,也出政治家、出将军”的宝地。
谈到即将举办的“追梦路上·2025长沙声乐周”,马秋华阐述了梦想的重要性:“声乐演唱者、音乐追求者就是要有梦想,没有梦想就没有奋斗的目标。”她认为每个人的声乐梦既是个人梦,也是国家声乐梦的一部分。“梦想并非必须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而是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程度去追逐你的梦想。”马秋华描述了声乐追梦的全过程:从少儿时期的启蒙梦想,到高中阶段的高考梦想,再到大学本科、研究生、博士阶段的不断提升,最终“把自己的所学去服务社会,为国家与声乐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人的一生都在追求梦想,没有梦想就没有动力。有梦想就必然有成功的动力,也一定会达到他成功的彼岸。”马秋华总结道,这或许正是湖南声乐人才辈出的最深层次原因——历史传承、文化环境与个人梦想的完美结合,造就了这片声乐人才的沃土。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