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文明跃然眼前,文博未来触手可及……长沙举行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5月18日讯(全媒体记者 任波 通讯员 万国珍)5月18日,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长沙主会场活动在长沙博物馆拉开帷幕。围绕“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主题,长沙通过数字化科技、创新展览与沉浸式体验,让千年文物“活”起来,吸引超2000万人次走进博物馆,在历史与未来的对话中感受文化魅力。
数字化保护:乾隆御碑“搬新家”
一块沉睡在长沙市青少年宫“又一村组亭”的清乾隆御赐石碑成为焦点。这块刻有乾隆皇帝题诗的珍贵文物,经高清3D扫描、数字化修复后,正式迁入长沙博物馆基本陈列。启动仪式上,复刻石碑与数字化成果宣传片同步揭幕,市民可近距离感受“文物+科技”的魅力。长沙博物馆典藏部主任刘莹说:“活化利用让石碑焕发生机,未来还将创作更多数字化展播作品。”
创新展览:让历史“潮”起来
长沙博物馆推出年度重磅展览“夜郎遗踪”,180件(套)贵州珍贵文物亮相,带观众揭开神秘古国的面纱。全息投影、数字交互等前沿技术打造的“寻长沙剧场”更将历史故事搬上数字舞台,观众可通过手势互动“对话”文物。副馆长谭双山表示:“博物馆既要坚守文化根脉,也要用技术打破时空界限,让历史‘潮’起来。”
过去一年,长沙博物馆接收捐赠藏品55件套,涵盖新石器时代至近现代文物。华南理工大学等机构移交的26件资料则为研究长沙历史提供新线索。同步推进的“当代物证·城市记忆”活动,征集到569件实物与5290份电子资料,记录城市变迁的鲜活故事。
沉浸体验:汉服导赏、舞动湘江
博物馆日期间,市民可参与“用身体对话湘江”现代舞即兴演出,或在“华风霓裳”汉服主题导赏中打卡拍照。亲子家庭则涌入“哇哦,博物馆!”儿童展,通过AR游戏解锁文物秘密。公益性文物鉴定活动前排起长队,专家现场为市民“鉴宝”,笑声与惊叹声此起彼伏。
授牌启新:非国有馆“添活力”
长沙市文旅广电局为“国泰古建园林博物馆”“藏湘知纸质文化博物馆”授牌,标志着这些非国有博物馆正式加入长沙文博矩阵。未来,18家博物馆将联动推出特色活动,从隆平水稻博物馆的农耕文化展,到简牍博物馆的“潇湘行”研学,让市民一站式感受“博物馆之城”的活力。
从乾隆御碑的数字化新生,到夜郎文物的神秘亮相,长沙博物馆以创新与情怀书写文博未来。正如市民李女士感叹:“在这里,历史不再是课本里的文字,而是触手可及的温度与故事。”这场文化盛宴,正让千年文明在星城大地持续绽放新光彩。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