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戏剧力量传递法治精神,舞台剧《青春的代价》成功首演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28日讯(全媒体记者 肖舞)4月27日,由中国政法文化网普法教育中心与伴趣社文化工作室联合打造的普法教育舞台剧《青春的代价》在长沙笑仿剧院成功首演。作为中国政法文化网重点支持的普法创新项目,《青春的代价》的创作得到法学专家全程指导,确保法律解读的专业性与准确性。

普法教育舞台剧《青春的代价》在长沙笑仿剧院成功首演。

据介绍,该剧的诞生,缘于某一学校霸凌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主创团队以真实案例为蓝本,通过戏剧冲突展现“霸凌行为”对青少年身心造成的深远伤害。创演舞台剧的目的是避免刻板的法治宣传,通过艺术形式的真实呈现,引发更多观众的共情以及在共情中认知与理解:霸凌不仅是道德问题,更是法律红线。

“主创团队历经五年打磨、多次改版与调整,舞台表现形式从单一说教转向沉浸式互动,法律知识以更具感染力的方式融入剧情,终于以融合法理深度与艺术张力的全新面貌亮相,试图通过戏剧力量传递法治精神。”观演后,编剧刘德驻介绍,该剧新增了法庭审判场景,利用多媒体技术强化情感冲击,使观众在震撼中领悟法律对个体权利的保障。

剧照。 均为通讯员供图

观演现场,主创团队与现场观众进行了交流,中国政法文化网总裁杨灿君,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生导师丁忠伟,湖南省电影评论协会秘书长王东,以及鲍卫兵、朱超良、唐立风、钟建林、周京霞等专家学者纷纷发言,对该剧给予高度评价,并从表现形式、思想内容、现实意义等维度展开分析与探讨。

与会人员认为,舞台剧《青春的代价》打破了普法教育传统模式,将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条文转化为生动的戏剧语言,而且故事条理清晰,每个角色性格鲜明,看点十足,让普法教育走“新”又走“心”,尤其是在反映校园霸凌现象的同时直击其根源——学校、老师、家长、社会环境等方面因素,引人深思。建议该剧多去学校、社区巡演,加入一些契合现代青少年的话语,并改编为电影或微短剧,依托互联网传播,让更多人看到与受益。

据悉,该剧4月底正式开启全国公演,同步上线的线上普法资源库也将提供案例解析与法律咨询服务。这部凝结五年心血的舞台剧,正以艺术之翼承载法治之光,从文化维度助力构建更加清朗温暖的校园生态。

【作者:肖舞】 【编辑:肖彪】
关键词:舞台剧 《青春的代价》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