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报名!舞剧《丝路花雨》三代“英娘”将解锁壁画飞天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1日讯(全媒体记者 肖舞)记者获悉,4月7日(19:45-20:30),中国经典舞剧《丝路花雨》舞蹈工作坊将在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排练厅举办“零基础解锁壁画飞天”活动,三代“英娘”首次同台亲授,即日起至4月6日免费招募35人参加,赶快报名吧!届时,安宁、康琦、席佳丽、周虹、罗志炜等嘉宾将与观众面对面交流与探讨。详见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微信公众号。
舞剧《丝路花雨》被誉为“活着的敦煌壁画”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敦煌是大漠尽头的风月,是丝路上的一眼万年。舞剧《丝路花雨》是甘肃省歌舞剧院以中国唐朝极盛时期为背景,取材于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和敦煌壁画,博采各地民间歌舞之长,创作的大型舞剧。
1979年,甘肃省歌舞剧院的编导们怀着对艺术的渴求和对敦煌文化的敬仰,七进敦煌,从莫高窟遗存下来的2000多尊彩塑和4万多平方米壁画中寻找灵感,仔细学习、临摹经典壁画和雕塑中人物的造型舞姿、衣着配饰甚至每一个神态。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回忆起来也夸赞道:“这些人我觉得好在哪儿,知道吗?一个是他们特别投入,特别好学,来了以后问这个问那个,很细致的。哪些是他们关键要看的,我都给他们安排好。”
敦煌舞中大量的舞蹈动作、造型来自敦煌壁画:英娘的“反弹琵琶”出自莫高窟第112窟的反弹琵琶乐舞图,“千手观音”还原了莫高窟元代3窟中的千手千眼观音图,而那独创的“S”形舞姿将东方女性的柔美表现到了极致……《丝路花雨》因此被誉为“活着的敦煌壁画”。
敦煌壁画如何“活化”为舞台上的故事?舞剧展现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
敦煌壁画如何“活化”为舞台上的故事,敦煌的文化如何实现复兴,主创们曾陷入长久的困境。质疑声不时涌来:“《敦煌曲》,怕是要越‘蹲’越‘黄’了。”面对这些,大家开始细致修改剧本,琢磨出新点子,行不通,推翻重来;再琢磨,再推翻……历经小半年的打磨,新故事诞生了。这个脱胎于千年敦煌历史遗存、深植丝路文化根脉的舞剧最终定名——《丝路花雨》。
《丝路花雨》用六场历史剧,讲述了敦煌画工神笔张和女儿英娘与波斯商人患难与共、生死相交的动人故事。用小人物的故事展现历史丝路的风貌,贯彻和平与交流的“丝路”内核。
引子——三危山万佛呈祥,莫高窟圣光普照,琵琶伎乐、捧花飞天,播洒着祝福与吉祥的花雨,叙述着久远而动人的故事……唐代,丝绸路上,画工神笔张父女救起了困倒在沙漠里的波斯商人伊努斯。又遇强人,为保护伊努斯,女儿英娘被抢。
壹——数年之后,敦煌市场,丝绸相交,歌舞相望,神笔张终于找到了日夜思念的女儿。但英娘已沦为百戏班子的歌舞伎。伊努斯仗义疏财为英娘赎身,父女团聚,故友重逢。
贰——莫高窟中,神笔张按照女儿的舞姿画出了敦煌壁画的代表作——反弹琵琶伎乐天。为了不使女儿身陷火坑,神笔张让英娘随伊努斯出走波斯。市令罚他终身劳役,戴罪画窟。
叁——英娘与波斯人民朝夕相处,如梭的光阴织下了深厚的友谊。伊努斯奉命使唐并带英娘归国,英娘捧美酒祭洒天地,告别亲如故土的波斯。
肆——画窟中,神笔张弹琴思念女儿,梦幻中父女团聚神游于他所彩绘的天堂……突然琵琶弦断惊醒沉梦,预兆不祥,神笔张愤然急奔塞外阳关……
伍——阳关外,烽燧下,市令唆使强人窦虎拦劫波斯商队。为救伊努斯,神笔张点燃烽火。父女相见,却生死诀别,一腔热血洒在丝绸路上。神笔张举笔问苍天,不朽之魂长眠敦煌。
陆——敦煌二十七国交谊会,节度使与各国来宾欢聚一堂。英娘化妆献艺,陈诉了市令的罪状。节度使愤然惩恶,剪除了丝绸路上的隐患。
尾声——“丝路绵绵传友谊,花雨缤纷舞彩虹。”愿中外人民的传统友谊源远流长,绵延千秋。
4月8日、9日,中国经典舞剧《丝路花雨》将在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上演。该剧被称为45载舞剧经典“中国舞剧之最”、“东方的《天鹅湖》” ,访问40多个国家和地区,“敦煌舞”开山之作,引发现象级国风新浪潮。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