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现场!秋天的第一场科普来了 | 应急管理看长沙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15日讯(全媒体记者 舒元臻)“阿姨,您知道家里油锅起火,第一步该做什么吗?不是泼水,是盖锅盖”……15日上午,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外广场人声鼎沸,湘江新区2025年国际减灾日宣传活动正有序展开,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全民参与”的形式,为市民送上秋天的第一场防灾科普,让安全知识在活动中入脑入心。
移动课堂+VR体验
防灾知识“活”起来
“火灾离我们有多远?被困火场时我们该怎么做?”岳麓区消防救援大队将“移动课堂”搬进活动现场,这个“课堂”没有课桌椅,却格外引人注目。消防员们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英雄,而是化身为安全讲师,面对面向市民传授家庭火灾预防、初期火情处置等实用技巧。这种实用又接地气的培训,让现场市民直呼收获满满。
不远处,舞台中央的大屏幕上正在循环播放防汛应急演练的录播视频。画面中抢险队员们在泥泞中奔跑,充满了紧张的实战感。“看着就跟真的一样,心里咯噔一下,但看到我们准备得这么充分,心里又觉得特别踏实。”活动现场,市民王先生看得格外认真。
“欢迎大家动动手指来答题,既能学习安全知识,还可以拿精美礼物!”科普咨询区人头攒动,湘江新区应急管理局的党员志愿者们热情“吆喝”,邀请市民参与湘江新区安全知识小程序答题。他们还化身“宣讲员”,为过往市民发放宣传册,耐心讲解防灾减灾韧性和各类灾害风险知识。
一旁的VR灾害体验区更是成了孩子们的乐园,也成了大人们的“技能充电站”。一名大学生戴着VR眼镜,突然发出一声低呼,身体不自觉地后仰。“太真实了!感觉房子就在眼前晃,桌子都要倒了!”摘下设备后,他心有余悸地对同伴说,“以后真要遇险,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模拟逃生+急救实操
自救互救“练”出来
烟雾逃生模拟帐篷里,浓烟(模拟)弥漫,能见度极低。在消防员的指引下,市民们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着腰,一个接一个紧张有序地快速通过。“里面什么都看不清,心里直发慌,这才知道正确的逃生姿势有多重要!”成功“逃出生天”的刘先生抹了把额头的汗感慨道。
而在急救技能教学点,专业讲师一边演示心肺复苏一边大声讲解:“手臂要伸直,用上半身的力量,一下、两下、三下……”前来学习观看的市民也不自觉地跟着默数,“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总觉得很难,今天亲手试了才发现,只要方法对,我们普通人也能救人。”
科技赋能+政企联动
安全防线“筑”起来
如果说互动体验让市民学会了自救互救,那么应急救援装备展示区,则让人们对“专业救援”有了全新的认识。这里,宛如一个微型的“高精尖应急救援博览会”。
一排排闪烁着金属光泽的设备整齐列阵,静待检阅。“这仪器能穿透多层水泥板,捕捉到极其微弱的生命体征,为救援争取黄金时间。” “这个照明系统别看个子不大,照亮一个足球场都没问题。”……讲解员的介绍,让市民们啧啧称奇。“现在有了这些‘黑科技’,救援更智能、更高效,城市的安全‘铠甲’也变得更厚实了。”有市民感慨。
活动现场的火热景象,只是湘江新区日常扎实工作的一个生动缩影。记者今日从湘江新区应急管理局了解到,近年来湘江新区在这张“安全网”上持续密针细缕:一张覆盖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的应急预案体系越织越密;51支应急救援队伍时刻待命,成为守护城市的“尖兵利器”;符合Ⅲ类标准化的应急避难场所拔地而起;每年超过两千场的应急演练,让“纸上预案”变成了“肌肉记忆”;防灾减灾知识“五进”活动,让安全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创新推出的“一元民生保险”,则为受灾群众撑起了一把贴心的“保护伞”。
在强化政府主导责任的同时,新区还积极探索政企协同新模式。今年1月依托湘江集团应急办,一支专业森林消防应急救援队正式组建,旨在打造一把反应灵敏、专业过硬的应急救援“尖刀”。
“接下来将继续强化灾害韧性建设,持续锤炼应急救援队伍实战能力,稳步推进无人机与直升机融合运行,不断提升应急救援水平。”作为此次活动的承办方之一,湖南湘江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