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湘智兴湘”大会在长沙开幕,群贤毕至话湘情谋发展

相链区块链

  三湘大地是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

  首届“湘智兴湘”大会在长沙开幕,群贤毕至话湘情谋发展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徐运源 王佳怡

  湘智是湖南最宝贵的财富,兴湘是湖湘儿女的共同夙愿。9月19日,首届“湘智兴湘”大会在长沙开幕,湖南主场和长沙专场等活动相继举行。在这场跨越山海、向新而行的相约中,来自海内外湘籍以及与湖南渊源深厚的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齐聚岳麓山下、湘江之畔,共话湘情、共谋发展、共绘“芙蓉国里尽朝晖”的壮美画卷。

19日,首届“湘智兴湘”大会在长沙开幕,来自海内外湘籍以及与湖南渊源深厚的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共话湘情、共谋发展。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志伟 摄

  诺贝尔奖获得者丹·谢赫特曼:

  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高素质人力资源

诺贝尔奖获得者丹·谢赫特曼

  在丹·谢赫特曼眼里,湖南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支撑;同时,依托充足的水资源,发展起了繁荣的农业,在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应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此外,湖南还形成了不同类别的主导产业,产业体系较为多元。

  他指出,湖南省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高素质人力资源。要实现经济发展,既需要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创新动力;也需要具备创办新公司能力并能推动公司取得成功的企业家,激发市场活力,促进产业升级。

  “一座城市的发展需要稳定的人才。”丹·谢赫特曼为长沙提出了具体建议:一是高科技行业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暑期工作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行业工作内容和发展前景;二是组织学生开展行业之旅,让学生在毕业前就对长沙的就业环境和发展机会有清晰认识,从而在毕业时更倾向于留在长沙。

  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埃里克·韦斯托夫:

  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是塑造长沙未来的真正力量

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埃里克·韦斯托夫

  埃里克·韦斯托夫跟湖南渊源深厚。此前,他深入研究长沙的生物医药产业,并参观了圣湘生物、三诺生物等企业,令他印象深刻。湖南大学也邀请他参与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对接。

  “通过这次会议,我对‘湘智兴湘’行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如今的创新不再是孤立的突破,而是需要跨地区、跨学科的合作。拥有国际视野和资源的海外湖南人才,凭借共同的根基,能够快速融入当地生态系统。这是加速创新的明智之举。”埃里克·韦斯托夫说。

  他特别强调教育的作用,并认为长沙未来的竞争力取决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精神的人才。长沙若想在全球研发竞赛中领先,依赖的不是暂时的技术红利,而是高质量教育所培育的创造力和人才。那些为了好奇心和热情而学习的人,才是塑造长沙未来的真正力量。

  中南大学原校长黄伯云:

  推动科技成果在湘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中南大学原校长黄伯云

  “从2017年省政府与中国商飞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至今,双方发挥各自优势,成立了大飞机产业联盟,先后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23项。在中国商飞的助力下,航空航天及北斗产业已成为湖南13条重点产业链之一。今年上半年,湖南航空航天及北斗产业营收同比增长6%。”在谈到“引智兴湘”时,黄伯云列举了一组数据。

  黄伯云介绍,硬质合金是中南大学早期设立的重点方向。研究团队攻克了多项硬质合金规模化制备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在长沙建立了高性能硬质合金现代化生产线,年产值超过10亿元,未来将迎来更多的应用领域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下一步,我们将紧密结合国家需求、发挥专业所长,聚力建设大院大所大平台,积极推动科技成果在湘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共同携手为湖南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黄伯云说。

  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院长王松灵:

  长沙有望成为享誉国际的生物医药产业高地

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院长王松灵

  王松灵主要从事口腔医学领域科研与教学工作。他和团队提出“稳态医学”这一新的医学体系,为医学研究、疾病防治和药械创新提供了新思路、新策略。

  作为湖南人,王松灵虽然在外生活40多年,但报效家乡一直是他的夙愿。2020年,他把自己唯一的院士工作站建在长沙,几年间,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在王松灵看来,长沙有雄厚的临床与科教资源,且在医药流通领域有一定的比较优势。这就意味着,在“微笑曲线”的两端有较厚实的基础,只要将其产业潜力激发出来,并持续耕耘,长沙就完全有可能成为享誉国际国内的生物医药产业高地。

  “下一步,我将带领团队推动湖南、长沙在口腔医学、创新药械研发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吸引更多国内外优秀生物医药科研人才和技术骨干回湘创新创业。”他说。

  深圳大学校长毛军发:

  把湖南打造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标杆

深圳大学校长毛军发

  “虽然大学毕业后即到省外读研、工作,但我时常关注并思考家乡的发展。”毛军发回忆起40多年前从邵阳考入国防科大的经历,感慨湖南实力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始终怀揣着对故土的深情眷恋。

  毛军发认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智能化时代,正迎来历史机遇——发展竞争核心要素转变为科技、教育和人才,而湖南在这三方面颇具优势,一定要充分利用好,打造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标杆。

  看到近年来湖南持续优化创新生态,为各类创新人才扎根湖南、建功立业搭建了广阔舞台,毛军发由衷为家乡感到振奋。

  “作为一名在外工作的科研工作者,心系桑梓是刻在骨子里的情结,能用毕生所学回馈家乡,我倍感荣幸和自豪。”他说,未来,自己将积极推动深圳大学与湖南在关键技术攻关、人才联合培养、产学研成果转化等方面深化合作,为家乡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

  深度融入湖南数字化发展进程

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

  作为大会发言嘉宾代表,齐向东开门见山地指出,湖南是中部数字化转型的先行者,正站在产业转型升级与数字经济跃升的关键节点,而人工智能作为核心驱动力,让这份转型势能愈发强劲。

  人工智能技术迭代越快,数字经济发展越迅猛,对网络安全的依赖度就越高。齐向东认为,“十五五”时期,是湖南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网络安全“压舱石”地位空前凸显,不仅关乎企业机构的生存发展,更直接决定湖南数字转型的成色与质量。

  对此,他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加码研发创新,筑牢安全屏障;加码技术服务,护航数字经济;加码产业政策,打造生态高地;加码人才培养,夯实产业根基。

  “数字湖南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网络安全是贯穿始终的关键支撑。奇安信愿与各方携手,深度融入湖南数字化发展进程,为湖南加快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贡献智慧和力量。”他说。

  剑桥大学先进电力电子实验室主任、能利芯科技董事长龙腾:

  热切期盼成为湖南连接全球智慧的桥梁

剑桥大学先进电力电子实验室主任、能利芯科技董事长龙腾

  作为海外青年人才代表,此次龙腾带着一份特殊情感——作为一名湖南女婿而来。他直言,湖南早已成为自己心中牵挂的“第二故乡”。

  龙腾的成长经历与科创之路,与湖湘文化高度契合。2016年,他带领团队突破了封装与集成技术,让电力电子器件效率更高、成本更低。随后,他又带领团队在AI数据中心电源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该产品每年可节省电能2亿千瓦时。

  “湘智兴湘”,核心在“智”,关键在“兴”。“近几年,我时常往返湖南与英国,亲眼见证了湖南‘智’与‘兴’的双重爆发,湖南‘靠创新吃饭、凭科技突围’的决心与实力令人振奋。”他说。

  当前,湖南正在推动“人工智能+”行动加速落地。龙腾热切盼望成为湖南连接全球智慧的桥梁,在功率半导体、电子电力等领域推动剑桥团队与湖南深化合作,共享发展机遇、共创美好未来。

  奥谱天成(湖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鸿飞:

  让更多“长沙研发”和“湖南智造”走向全球

奥谱天成(湖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鸿飞

  刘鸿飞博士毕业后,一直从事光学仪器研究。2015年归国,创建了奥谱天成,致力于高端光学仪器的国产化。经过几年发展,奥谱天成成功实现了批量出口,30%的营业额来自海外。

  “企业的加速发展,离不开与长沙的‘双向奔赴’。”刘鸿飞说,公司最初的总部在外地,正是在“湘智兴湘”“湘商回归”等行动的感召下回到湖南。在这个过程中,长沙市各级各部门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让项目从接洽到正式投产,不到3个月。

  而从企业落地开始到现在,刚好3年,刘鸿飞切实感受到长沙的人才底蕴和房价优势,快速地扩大了研发队伍,成员将近一半是北上广深回流的高端人才。

  “未来奥谱天成将用更多世界一流的光学仪器,助力湖南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也让更多‘长沙研发’和‘湖南智造’走向全球!”刘鸿飞雄心勃勃。

【作者:徐运源 王佳怡】 【编辑:刘天乐】
关键词:湘智兴湘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