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兴农人”周灿姣:深耕农旅融合,实干逐“三赢”|来长沙 创未来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祝林灿

在宁乡市夏铎铺镇,清晨,三赢农庄负责人周灿姣已钻进葡萄大棚,将塘里的鱼加工而成的鱼蛋白有机肥,铺撒在土里。

“农庄命名为‘三赢’,就是希望农民政府企业都能赢!”这位年过六旬的农人,自2019年正式接手该农庄,目前,农场已从单一的葡萄、猕猴桃种植,发展为集种植、养殖、餐饮、团建、亲子活动于一体的综合体,在当地打出了特色招牌。

为了工友生计接手农庄

走进农庄,一株夏黑葡萄格外显眼,深紫色的夏黑葡萄便如同被点亮的黑宝石,挂满繁茂的藤蔓。“这株葡萄是2007年我和合伙人一起种下的,但那时候我主要是经营着一家颜料厂,对农庄管理不多。”周灿姣回忆,最初的设想很简单:种点水果,搞个采摘园。

随着时间推移,“化工有污染,市场也不稳定”的现实,让她萌生了转型念头。2019年,主要合伙人决定退出,农庄面临关停。

周灿姣在葡萄大棚中。 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周数邑摄

“那时候农庄的长期工有约50人,我想着,现在不搞了,农民的田怎么办?工人怎么办?”于是,周灿姣下定决心,正式接手三赢农庄。

据介绍,农庄主打绿色种植理念,为了保证品质,农场对种植进行了严格把关,如坚持用有机肥,针对葡萄全程套袋防虫,并合理控制亩产、提高糖度。“我们的葡萄和猕猴桃都有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客人吃了放心,回头客特别多。”周灿姣笑着说。

农场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农业“靠天吃饭”的特性,让种植环节充满变数。如在去年,一场大雨导致桃树花期受损,前年的冰雪让柑橘树全部冻死,只能重新种植。“农业投入大、周期长,需要不断调整适应。”周灿姣说。

农庄已陆续投入超千万元

目前,农场已形成“四季有果摘、全年可体验”的模式——4月桑葚、5月桃子、7—10月葡萄、10月至次年4月柑橘,搭配餐饮、团建,吸引不同季节的客人。“我们尽量丰富业态,让客人来了有得玩、有得吃。”周灿姣说,为提升农庄吸引力,她不断尝试引入新业态,自2019年到现在,农庄已陆续投入超1000万元,建起了垂钓基地、露营基地、牛羊花猪乐园、标准足球场,还打造了无动力亲子乐园、增设了柴火灶和烧烤区,近期还计划开放马场。“要让客人来了能待得住,有得玩、有得吃、有得体验。”

如今农庄有正式员工五六十人,农忙时还会聘请临时工,每年人工成本支出超百万元。面临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周灿姣一直保持创新节奏。“现在客人消费习惯在变,我们也要不断调整,最近正在与文旅部门合作,希望拓展更多资源。”

多年耕耘,周灿姣的“三赢”梦仍在路上。她计划未来“控制大投入,做好小维护”,重点提升现有业态的服务质量,“把餐饮做得更有特色,把亲子活动做得更贴心。”

【作者:祝林灿】 【编辑:肖彪】
关键词:创业 农旅融合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