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的雷锋路 | 传家风薪火 颂家国情深
三代人的雷锋路
外出宣讲2000余场次,听众超100万人次……谭荒芳用跨越代际的坚守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人物名片
谭荒芳
湖南省“学雷锋杰出青年”、湖南省“最美志愿者”、长沙市“最美‘五老红’志愿者”、长沙市“学雷锋标兵”、长沙市“五老”金牌讲师。其家庭获评长沙市最美家庭。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彭雨纯
“这是1990年参加学雷锋研讨会”“这是2009年在湘东中学讲雷锋故事”……翻开宣讲足迹本,谭荒芳如数家珍。自1986年到湖南雷锋纪念馆工作,踏上传播雷锋精神的道路,谭荒芳一走就是几十年。“要像雷锋一样,做善良的人、正直的人。”她以雷锋精神立家风、树品德、育后代,用跨越代际的坚守让雷锋精神始终炽热如初。
“甘当小草沃中华”
1960年,谭荒芳出生在北大荒(今黑龙江省北部)的一个军垦农场。父亲为她取名“荒芳”,愿她像北大荒的小草一样,不畏严寒、散发芬芳。然而,在她八个月大时,双手不慎被开水严重烫伤,因严重感染危及生命,不得不从腕部截肢,只留下两个光秃秃的手腕。
“雷锋精神一直是我的精神支柱。”身体的残疾没有击垮谭荒芳,从小听着雷锋故事、读着《雷锋日记》长大的她以顽强的毅力学会了用两只光秃秃的手腕夹着笔写字、作画,读完了小学、初中、高中。
高中毕业后,由于残疾,谭荒芳找工作屡屡碰壁。“那时一度很迷茫,但是想到雷锋经历了那么多苦难却始终昂扬向上,他那种向上的精神激励了我。”在父母的支持下,谭荒芳在老家望城靖港开办了一个家庭图书馆。这是小镇上的第一个图书馆,6年时间里,谭荒芳接待读者近20万人次,在这个狭窄的小天地里,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开拓了广阔的为人民服务的道路。
1986年,谭荒芳被安排到雷锋纪念馆工作。“能够成为雷锋纪念馆的一名工作人员,我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当晚,她在日记中写道,“人生之路本艰难,哪堪吾身亦有残。高歌难尽党恩泽,甘当小草沃中华”,决心以雷锋精神为指引,为党和人民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30多年来,她以雷锋为人生的路标,克服残疾带来的极大困难和不便,跋山涉水办流动展览把雷锋精神送上门,满腔热情不遗余力对外宣讲,在馆内讲解5000余批次、听众12万余人次,外出作报告2000余场次、听众超100万人次;整理、完善数百万字资料,把雷锋精神的阳光播撒到祖国的四面八方,书写了“无手亦能写春秋”的精彩人生。
雷锋精神代代传
2009年,谭荒芳面临退休,其女儿张璐琪将毕业,打算在外闯荡一番。“当时我还是希望女儿能回来,她从小在雷锋纪念馆长大,我认为她有义务也有能力去传播雷锋精神。”面对母亲的建议,张璐琪主动放弃苏州优厚的工作待遇,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宣讲员。
女儿接过了接力棒,谭荒芳仍没有停下脚步。退休之后,谭荒芳加入长沙市“五老”金牌讲师团,继续奔走在宣讲雷锋精神的一线。她还先后走访了20多位雷锋生前故旧,留下了珍贵的采访资料和回忆手稿。2020年,“谭荒芳工作室”成立,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常态化,打造乡艺课堂,定期为偏远农村地区的青少年免费开展书法培训。
“要像雷锋一样,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最好、做到极致。”谭荒芳常常这样和家人说。如今,其女儿已成长为湖南雷锋纪念馆宣讲科科长、雷锋精神巡讲团负责人,在宣讲雷锋精神的同时培养着新一代讲解员。在外婆、妈妈的言传身教下,外孙陈子锋也成长为乐于助人、热心公益的追“锋”少年,是湖南雷锋纪念馆的“红领巾讲解员”,还被评为长沙市“新时代好少年”。
如今,谭荒芳祖孙三代都奔走在宣讲雷锋精神的道路上,他们用行动诠释着雷锋精神,让这束精神之光代代相传,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