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健:“升维城市气质,晚报无可替代!”|回报岁月 真情不老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瑞平 舒元臻 尹玮

  “我特别感恩长沙晚报。不论是个人还是美术馆,取得的几乎每一个成绩都离不开晚报的支持。”

  “上世纪80年代的《长沙晚报》汇聚了一大批文艺青年,晚报副刊是长沙最重要的文艺园地。”

  “一家报社与美术馆一样,对一座城市的文化传承与传播都是很重要的。我甚至认为,对于提升市民素养或者升维城市气质,晚报真的是无可替代!”

  ……

  11月1日,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秋风正好。在李自健美术馆顶楼静谧的空中花园,背靠着日夜奔流的湘江,年逾七旬但精神矍铄的李自健面对记者,谈到最多的是自己与《长沙晚报》长达47年的交往故事与缘分,以及他心目中一家报社对城市文化传播的价值。

  见多识广、平实真诚的他,如今仍然在坚持创作。他深情地表示:“人们都说美术馆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其实报社也是。前者传播绘画艺术,后者传播文字新闻等全媒体产品,不受时空、地域限制……《长沙晚报》是我们最好的伙伴,感谢一直以来的支持!”

双手捧着长沙晚报创刊60周年纪念特刊中有关他个人专题的版面,李自健开心得像个孩子。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董阳 摄

  1.“这篇报道我有印象!”

  “这篇报道我有印象!这幅画是在湘西画的,是我第一次参加全国美展。” 翻阅记者特意带去的老报纸,在1985年7月28日第四版(左上角)头条位置,便是《长沙晚报》对李自健个人最早的报道:《他在不渝地追求——记青年油画家李自健》和油画作品《山妹》,李自健感慨,这篇报道的作者是老朋友邹建平,“早几天还来看过我,我们之间持续40多年的感情历久弥坚。”

  其实,李自健与晚报的渊源比这篇报道还早,那是1977年,当时还是一名青年工人的他首次在晚报发表画作。他的名字再次出现在晚报上,则是五年后,“那时我已从广州美术学院毕业,分配到长沙市群众艺术馆工作,见报的是领导安排我画的一幅宣传画。”李自健一边翻看1982年9月3日的老报纸,一边回忆起往事。

  李自健告诉记者,初到长沙时物质条件比较艰苦,只能在办公室隔个角落当家,但艺术创作氛围非常好。“当时馆里征订了很多报刊,方便我们学政治、学文化。我喜欢看《长沙晚报》,版式设计生动活泼。”李自健回忆说,“《长沙晚报》的新闻贴近市民生活,还经常刊登地方文史等内容,风格非常接地气。”

  更重要的是,上世纪80年代的《长沙晚报》汇聚了一大批文艺青年,在李自健心目中,晚报副刊是长沙最重要的文艺园地。“当年我们群艺馆搞写作的、玩摄影的等等都爱读晚报,它是文艺群体创作、交流、宣传的园地,我自己就是受益者。”李自健说。

  2.“没想到万里之外,晚报也在支持我”

  在李自健美术馆四楼的“史料厅”里,展出着很多报纸原件,都是全国各媒体尤其是《长沙晚报》对李自健画作及画展的动态报道。其中2000年2月20日晚报“星期天专刊”刊发的大篇幅《<南京大屠杀>在荷兰竟遭禁展》图文报道,在他心中分量十足。

李自健美术馆收藏的2000年2月20日《长沙晚报》李自健新闻版面

  “自1993年以来,以‘人性与爱’为主题的环球巡回展已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南京大屠杀》这幅巨幅油画被称为‘伟大的写实主义作品’,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正因为影响大,这幅画在国外的展出一度遭到阻挠。”李自健回忆说,2000年春节他在欧洲巡展,巡展受阻事件引起全国关注,当时的新华社、央视都进行了报道。令他没想到的是,家乡报纸《长沙晚报》也发声力挺。“我人远在荷兰,支持我的这篇报道居然在万里之外的晚报上刊登了出来,那一刻我很感动!”

  看到2000年9月27日的晚报报道《“李自健旋风”刮过来》,李自健用手指敲击着报纸,显得有些激动,“这个我印象非常深刻!标题取得好,照片也拍得好。”照片上的李自健站在他的“红花被”系列画作前洒脱地微笑,农家炕头的红花被、憨态可掬的小娃娃还有正在炕头忙碌的女人,满目皆是中国风情。

  “《长沙晚报》一直关注我,我要特别感谢!”李自健说,晚报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这和自己的绘画不谋而合。“我用作品张扬‘人性与爱’,在国际上传播‘真善美’,用艺术讲好中国故事,因此走到哪里都得到支持。”

李自健美术馆收藏的2000年9月29日《长沙晚报》李自健新闻版面

  3.“晚报是最好的伙伴,祝越办越好”

  2016年9月29日对于李自健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全球最大的艺术家个人美术馆——李自健美术馆在湘江边落成开馆。8年来,李自健美术馆坚持免费开放,截至今年国庆长假结束,已累计接待830余万观众,不仅是省内外游客学习品鉴的艺术殿堂、休闲娱乐的网红景点,还以每年多场专题展览的形式支持那些默默耕耘的湖湘老中青艺术家。

  美术馆建成开放后,“李自健”三个字在《长沙晚报》上出现得日益频繁,说起这些年采访过他的晚报记者,李自健列出了肖和平、田芳等一串长长的名字。“晚报记者有很高的专业水平和敬业精神。我还记得,田记者多次到河边我的工作室采访我,2008年我与记者小千一起去过汶川。”李自健说。

  对于晚报持续关注及报道美术馆的各类动态,身为“终身馆长”的李自健一直心存感激,“从当年美术馆能突破困难建成,很多国内外大师的经典作品得以在此展出,到今天美术馆成为‘网红’打卡点,正是因为长沙人民的厚爱,是长沙媒体特别是《长沙晚报》的支持,晚报是我们最好的伙伴!希望长沙晚报越办越好!”

  采访最后,李自健表示,与晚报47年的缘分就像一幅长长的画卷,丰富多彩——青年沉潜的他看晚报,这是一张文化纸;成名归国的他看晚报,这是一张观点纸;一心办馆的他看晚报,这是一张全媒体的新闻纸。“我现在想做的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事情,就是把这座美术馆办好,达成中国一流美术馆的愿景。”


【作者:梁瑞平 尹玮 舒元臻】 【编辑:易隽】
关键词:李自健 回报岁月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