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中国丨向“实”求“新”,下一个五年中国经济风帆更劲

段官敬
“十五五”期间,中国经济怎么干?“实”字是首要答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部署了12项战略任务,其中“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摆在第一位,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对实体经济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所发挥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的高度重视。
实体经济是经济运行的“压舱石”。制造业、建筑业、农业和服务业等领域的劳动力需求量大,在我国吸纳就业超过4亿人、占全国就业人口的53%,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有力保障。更重要的是,实体经济体现着国家综合硬实力。如,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直接关系国家战略安全。我国制造业门类齐全、制造大国家底充足,规模连续15年全球第一,成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所在,也是持续满足亿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坚实保障。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时代机遇,唯有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才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十四五”期间,我国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加速融合。五年来,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覆盖最广的网络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实现41个工业大类全覆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从标杆引领向规模推广转变,迈入全要素协同的智能化新阶段。随着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加速应用推广,人形机器人从“舞台上动起来”“赛场上跑起来”向“家庭里用起来”“工厂里干起来”进化。
“十五五”时期,致力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坚持高水平科技创新自立自强,因地制宜推进新质生产力建设,既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又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如,锚定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前瞻布局量子科技、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向“实”兴“新”,固本升级,扩容提质,实现“实”“新”融合贯通,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空间。
无论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又或是服务业扩能提质,或者是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无不突出向“实”的基本底线、求“新”的标准水平,是中国经济铿锵有力、步履稳健的有力见证。要把握“实”与“新”之间辩证关系,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统一国内大市场等等,不断开创中国经济新愿景。
“十五五”规划建议擘画下一个五年中国经济蓝图,唯有秉持务实作风,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以实体经济在基本盘,厚植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底气与根基。此外,科技创新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加快建设新型产业集群、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同样得涵养长期主义,久久为功,推动高质量发展谱写新篇章。
(好评中国系列评论栏目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我要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