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势而上 接续奋斗——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系列评之一
长沙晚报全媒体评论员 李颖
十月金秋,神州激荡。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五五”规划建议,对未来五年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发出了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豪迈宣言。
九州共贯,六合同风。
如远山熹微,如晨光初露,“十五五”之约如期而至。
去年4月,长沙正式启动全市“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抢占谋划未来的先机。今年10月21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桂英主持召开市委专题调度会议,研究全市“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提出要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立足省会城市、特大城市等属性,谋划好未来五年发展。
回眸“十四五”,长沙以“勇挑大梁”的担当加压奋进、以“创新实干”的作风攻坚克难,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5万亿元,常住人口达到1061万,跨入特大城市行列。
今日之长沙,正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启航的历史交汇点。这不仅是五年时间的丈量,更是一座千年古城在新时代勇毅前行的时代叩问。
立于时代潮头,长沙当以鲲鹏之志、骐骥之姿,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在湖南走在前、挑大梁,到中流击水,勇毅前行。
这份决心,凝铸于“保持战略定力”的坚韧执着。
长远谋划,贵在坚守。长沙始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为湖南擘画的“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以“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清醒,深耕先进制造业和新质生产力,在工程机械、新材料、集成电路等关键领域久久为功。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长沙一方面将持续巩固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传统优势产业,推动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另一方面将以前瞻眼光布局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将规划的连续性转化为地方发展的持久韧性。
这份决心,立足于“走在前、挑大梁”的责任担当。
长沙需“扛牢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担当”。当前,长沙以占全省5.6%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省30%左右的GDP和财政收入。未来五年,长沙需持续用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科技创新高地和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加快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同时,作为湖南省会,长沙更要在长株潭都市圈及全省范围内合理配置资源,推动产业圈、生活圈、生态圈深度融合,增强辐射带动功能,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引领共同富裕示范。
这份决心,厚植于“民生为大”的深沉情怀。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长沙在“十四五”期间已生动践行此理:每年稳定新增就业岗位、倾力破解“一老一小”难题,将发展温度融入市民日常。面向“十五五”,长沙更肩负使命,要将“增进民生福祉、创新城市治理”深嵌规划灵魂——在优质教育均衡、医疗资源下沉、养老服务体系完善等方面持续攻坚,让共同富裕的宏伟蓝图具化为万家灯火的温暖现实。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续奋斗。”
当“网红城市”的标签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荣耀在岳麓山下相得益彰,当“工程机械之都”与“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雄心在湘江两岸交相辉映,长沙正以独特的“左手烟火人间,右手星辰大海”双轨发展模式,书写自己的出彩出圈史。
俯瞰星城,橘子洲如一艘静卧江心的巨舰,这里曾是一代伟人毛泽东中流击水、挥斥方遒的红色热土。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经世致用”的智慧与“敢为人先”的胆魄。值此“十五五”扬帆启航之际,长沙将凭借千年文脉的深厚积淀与“十四五”铸就的巍巍基石,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标定闪亮的星城坐标。
橘子洲头,新的传奇,正落笔于砥砺前行的每一寸光阴之中。
>>我要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