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热衷“上岸”,上的是什么岸?

相链区块链

张楠(湖南师范大学)

近年来,“上岸”成为年轻人群体中的高频词。无论是公务员考试、研究生招录,还是企业招聘,“上岸”都被视为走出迷茫、抵达安稳的象征。当越来越多人加入这场人生竞渡,我们有必要思考:这片被寄予厚望的“岸”,究竟意味着什么?

当前,年轻人身处的“水域”,确实不乏风浪。好工作难找、“996”工作制、房价与收入的差距,都让年轻人倍感压力。当努力与回报的关系变得模糊,当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寻求稳定与安全,便成为许多人的自然选择。

“上岸”本质上是一种应对风险的理性策略。年轻人并非不愿奋斗,而是担忧在缺乏保障的环境中,即使全力以赴,也可能面临无处靠岸的困境。于是,我们看到一种被形象称为“上岸模拟器”的人生路径:从高考、考研、考公到求职,每个环节都需步步为营。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达341.6万,最热岗位竞争比达16702:1,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年轻人的努力,更是他们青春与梦想的投注。

然而,当“上岸”被窄化为进入体制或特定行业,人生价值被简化为一份稳定工作,我们是否应该重新审视成功的定义?传统文化中“学而优则仕”的观念至今仍有影响,但新时代的年轻人正在开拓多元路径:有人返乡创业,将地方特产卖向全国;有人成为自由职业者,在数字游民生活中找到平衡;还有人投身公益,在服务社会中实现价值。这些选择提醒我们,人生的可能性远不止一种模板。

更值得深思的是,即使成功“上岸”,也未必意味一劳永逸。不少已进入体制的年轻人表示,稳定之外,也面临着工作与志趣不符、晋升空间有限、创造力不足等新挑战。这启示我们,人生的追求应是立体的,除了职业稳定,还应包含专业成长、价值实现和生活品质等多重维度。

理解年轻人的“上岸”情结,不能仅归因于个人选择,更要看到其背后的结构性因素。当优质资源相对集中,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完善,职场环境存在不确定性时,年轻人的选择趋向保守是情理之中。

因此,与其担忧年轻人一窝蜂追求“上岸”,不如着力营造更加多元、公平的发展环境。这需要优化营商环境,鼓励创新创业;完善社会保障,减轻后顾之忧;推动职场文化建设,拓宽职业发展通道;破除就业歧视,促进公平竞争。只有当各行各业都能成为值得奋斗的“岸”,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

“上岸”情结是当代青年在面对现实与理想时的一种复杂表达。每个时代都有其挑战,每代人都有其征程。我们应以理解取代批判,在尊重个体选择的同时,帮助年轻人看见更广阔的天空。而对于年轻人而言,真正的“上岸”或许不是抵达某个终点,而是获得在风浪中把握方向的能力。

愿每位年轻人最终都能驶向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欢迎投稿】

长沙晚报时评征稿,论时事热点,评社会万象。激浊扬清,扶正祛邪。择优刊发。投稿邮箱:cswbplb@126.com


【作者:张楠】 【编辑:陈登辉】
关键词:年轻人 上岸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